家庭教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其他论文 >> 家庭教育 >> 浏览论文

和孩子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3年06月26日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以往单列的数学教育纳入了科学教育的领域,提出了“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发展目标。在内容上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这使我们对数学教育作出了新的思考:幼儿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要选择幼儿身边熟悉的自然资源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一、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建构数学经验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早上8点半之前上幼儿园(时间);每天来了几位小朋友;玩什么样的玩具(颜色、形状);排队(序列)等等。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案例一:幼儿早入园后,老师请个别幼儿来点点来园幼儿的人数,在清另一位小朋友点数幼儿的牌数,然后请两位幼儿各报自己点数后的数,大家共同检验是否正确,并将两种不同地点数方法加以比较,看看哪种方法更有效。

  这种随机性的教育,既让幼儿练习了点数、对应、比较,又使教师了解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

  案例二:教师在玩具的框上和玩具厨里摆放玩具框的位子上各做了一个标记,幼儿在收放玩具时,教师引导他们认识不同的标记、学习对应,摆放不同的玩具(图一)。

  这种渗透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案例三:春天,花坛里盛开的鲜花,吸引来了两只蝴蝶,也吸引了午餐后散步的孩子们,孩子们可高兴了。

  老师问道:“来了几只蝴蝶啊?”“咦?现在飞走了几只?”“又来了两只,现在几只?”……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数学现象,它们时刻伴随在孩子左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注意到或接触到了这些问题或现象,但此时孩子往往处于无注意状态,他们可能不会对此问题或现象寻根究底。教师要敏锐地感知孩子的关注点,把教育自然地渗透在幼儿的生活实际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帮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建构数学经验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运用贴近幼儿实际的“生活情景”进行随机教学,就能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认识数学规律,真正使幼儿能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案例一:集体活动“树叶宝宝找家”

  老师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院子里,幼儿园的院子里到处是被秋风吹落得树叶,有红的枫树叶、有黄的银杏叶、柳树叶、还有绿的樟树叶……

  老师先让每位幼儿捡一片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树叶,然后大家说说自己捡到的树叶,比比自己的树叶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随后老师请幼儿间更多的树叶,可以颜色不同也可以大小不同,满足幼儿捡树叶的兴趣。

  捡树叶回到活动室后,我们先统计自己捡的树叶数量,然后分类,再统计每种树叶的个数。

  最后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音乐一停止,树叶娃娃都回到树妈妈的身旁,红树叶找红树妈妈,黄树叶找黄树妈妈,绿树叶找绿树妈妈……

  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包含的数学内容,孩子手脑并用,主动学习,既亲近了具有抽象性的数学,也易于理解数学。整个活动虽然时间较长,但幼儿的情绪高涨,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体现了教师和孩子“玩数学”而非“教数学”。

  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周围的世界,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幼儿园教师就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幼儿感知和复习数、形知识。

  三、帮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通过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案例一:在中班主题活动“在马路上”中,我们运用数学的方法对“车”进行排序、分类、统计、计数等,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从而构建初步的数学知识。

  案例二:在大班主题“逛超市”活动中,我们利用数学中的计数、分类、统计,帮助超市营业员摆放、整理、清点物品;在“超市”游戏中,引导幼儿对商品进行逐级分类、归类摆放;最后在真实的逛超市活动中巩固和运用10以内数的不同组成方式。

  有人说,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之中。但重要的是成人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一途径,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的乐趣。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数学的乐趣吧!
 

 

上一篇:鼓励幼儿创编玩具的玩法
下一篇: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