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其他论文 >> 家庭教育 >> 浏览论文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4年07月08日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三方教育都不能缺失。若有一方缺失,教育必不完整。教育不完整,人就有缺陷。统观教育现实,我们发现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三方教育都不能缺失。若有一方缺失,教育必不完整。教育不完整,人就有缺陷。统观教育现实,我们发现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社会教育、同样的学校教育的前提条件下,学生却有着几乎完全不同的行为及思想,显然家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
  1. 家庭教育严重滞后
  我们经过长时间从事基础教育发现,中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是严重缺失的,许多父母由于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的培训,在很认真地犯着家庭教育的错误,教育他们的孩子刻苦地往错误的道路上前行,这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出,之所以能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文化之主流,重要的是其育人的要素富含了人性的光环,富含了人的整体素养的提高,富含了社会的利益,富含了均衡发展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表达了家庭和父母的诉求,维护了教育的基本要义,体现了教育哲学的理性和社会文化的深刻性。正因此,我们极不赞成家庭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不赞成家长成为学校的“辅导教师”,而应有其自身的定位、原理与角色。
  2. 学校教育过于自信
  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巨大教育差距,毫无疑问不仅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宏观上的策略思考,也应是每所学校微观上的现实的积极应对。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中提醒我们“那些世界上过着最优越生活的人们,有没有人从那些最困难的人们身上学到东西?”我们不禁要由此及彼地问一下“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从家庭教育中学到了什么?”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根据一项英国的研究显示,小孩子在凝望着天空时,比较能够集中注意力。凝望天空对成年人的思考也是有帮助的,因为这样可通过阻绝视觉上的分心或其它人的反应,而使我们注意力更集中,但是大部分民族的大人们不喜欢他们的小孩这么做,他们认为这样表示小孩子没有兴趣或不尊敬他们的说法。英国的心理学家Doherty Sneddon博士在《心理学家》(The Psychologist)期刊上撰文称,针对上小学年龄的小孩做研究,结果显示小孩子凝望天空有助于他们注意力集中。不过凝望天空的作用并非都一样,8岁的小孩为了解决语言或算数上的问题会凝望天空,而5岁的小孩当遇到语言问题才会凝望天空。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境界、教育持续时间的不同,决定了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庞大的教育智囊,甚至在今天功利的应试教育中,保留一线希望,让孩子找回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学校教育必须将家长真正引进学校管理之中来,吸纳民间教育智慧,让教育在对话中发展,在碰撞中提升,在改革中前行。
  3. 家校合作浮于表面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结合”,虽然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不完善、发展不同步、合作不协调等问题还是暴露了出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学校的发展。每年美国大学新生报到时,都会看到许多家长送孩子到学校,而且家长只要有时间还会在学校停留几天。难道是家长不放心,护子心切吗?其实不然,在一个子女未来要生活四年之地,家长有责任对其生活、学习环境加以了解。在中国,父母送子女上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话题,反映出很多问题,但有一个问题最值得探讨,那就是校方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有报道说,有的学校为了表扬学生自己到校,给予100元人民币的奖励。在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中国教育体制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被隔离到子女教育的责任之外。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关心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教育者具有非凡的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我们采取的一般的合作方式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管理委员会等,都流于形式,缺乏高位均衡,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够。
  二、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理
  1. 明确家庭教育的个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其特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如果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教育必然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因此,教育的成果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成为互补过程。家庭教育首先要做的,是要告诉孩子怎样适应未来的社会,而适应未来的社会是需要人性的提升和智慧的把握的。考试分数所设定的目标只能是检验知识的一个手段,并不能代表对未来的适应,要让孩子具备生存的能力,具备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构想的能力,让孩子在寻找理性目标中产生文化的意识和精神的浩瀚。学校没有做到的,但又是孩子今后生存需要的,这就要求家庭必须补上。家长必须明白,孩子的未来不只需要知识,更需要文化,知识让人广博,文化才能对接社会。学校可以浮躁,可以机械地教育,可以一切为分数,而家庭要对孩子适应未来的社会做人做事负责,因此必须抵制这种诱惑,倡导文化育人的理念,在德行、礼仪、智慧、学问育人“四要素”面前保持敬畏。学校在分数面前可以不回答凭什么理念办学、社会最深层次需要什么人才的哲学命题,而家庭必须要把握好这种功利性的分数诱惑和文化育人的关系,拒绝浮躁,思考孩子未来的幸福,形成家庭文化的战略视野。
  2. 明确家长角色的新意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学校、学生、家长这三角关系并不平衡,家长的作用往往最被忽视。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向学生家长展开欢迎的臂膀,让他们多多参与学校的教育,让他们多到学校看看,这难道不会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了吗?人们不应忘记,在人的一生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名人,不是学校,而是他们的父母。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只能是不平衡的教育。“尽管很感动,我还是没有忘记我印象中家长会上的法定程序——征求一下老师对孩子的意见,这似乎应该是家长会的惯例。我找到弗丝老师,问她,我的儿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说,他要是有什么问题,我可能早就通知你了,不会等到现在。可能是想起我与她见面时经常问她我的儿子有什么问题这样的话,弗丝老师笑着问我:你们中国人总是在研究孩子的问题吗?我说,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名言叫未雨绸缪,还有一句名言叫防微杜渐,还有一句叫……弗丝女士微笑着打断我说,让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和他们的潜能吧,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充满光明,充满欢乐,这样孩子才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
  3. 明确家校合作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给了我们许多思考的空间,如何来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来共同提高对孩子教育的效率?学校老师和家长经常地沟通和联系是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关键,以前我们常有这样的习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或者成绩不理想,老师和家长才会联系、沟通,否则一般不联系,而现在我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经常性地保持联络,了解和反应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一些表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在家庭教育上,我们的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儿童个性中的精神财富,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好奇心、探求精神、思维的敏捷性之类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与儿童在2到7岁时所处的环境如何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教育者,所以我们需要家委会的家长帮助学校加强宣传,学校也有这个义务来引导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只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而要更关注如何去激发儿童的认识愿望,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如何养成关心别人、尊敬长辈和爱憎分明的良好品质;同时还有饮食制度、体育锻炼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一个“设计人”的工作,家长也要做好这份工作。家长也要加强自我教育,家长不但自己要加强阅读,而且要鼓励引导自己的孩子加强阅读,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三、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色
  当今社会上关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情况有这么一种说法:“5+2=0”。这里所说的“5”是指五天的学校教育,“2”是指星期六与星期日这两天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生在学校五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两天在家庭与社会上所受的不良影响相抵消了。虽然这种说法有很大的片面性, 但也尖刻地指出了学生受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校教育冲击的力度之大,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如何实施家校均衡发展,这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因为目前需要做的补偿性的工作很多,所以我们想就一些基础性、方向性的问题作一些阐述,换言之,在描绘家校合作的理想蓝图之时,先行布好“三原色”:人文化,国际化,特色化。
  1. 布好以传统发展为核心的人文化原色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指出:“孩子凭借父母而来,而孩子并不属于我们,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必须庇护孩子的灵魂。”今天,我们提倡现代文明,同样要求从孝敬父母长辈开始。现代文明的内涵十分广泛,而其中为别人奉献爱心是核心。不能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指望他去爱别人,为他人奉献。孝敬老人,从个人和家庭角度讲,是子女对父母的回报之恩,古人常拿“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作比喻,说明孝心是一种出于内心深处的自觉行为。从社会角度看,孝心又是一种社会道德,正如孟子所讲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步入晚年的老人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与尊重。恩格斯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要坚持开展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为核心的感恩教育,并将其作为校本考核,融入生活,列入课程,规定动作,做好几样事情,凸显一种品德,实行小中见大,人人过关,推动家校在对学生传统素质发展上的深度合作。
  2. 布好以独立发展为核心的国际化原色
  国外家庭教育经验是,要求提得很具体,有计划性,一段时间要求孩子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家长抽时间陪孩子,他们都有一个核心的家庭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的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3. 布好以错位发展为核心的特色化原色。
  开展研究。加拿大的儿童教育专家对120余所幼儿园、2000余名不同年龄的儿童作了一次专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6种妈妈不受孩子们的欢迎:只想着爸爸的妈妈、不好玩的妈妈、太胖的妈妈、过于严厉的妈妈、不尊重孩子朋友的妈妈、说到做不到的妈妈。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因为语言交流的贫弱而诱发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郑州八中初一的一位语文老师曾对30篇“我爱我家”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用的词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很少见。阅卷老师看到,现在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也越来越现实,小人说大人话现象十分普遍,说出来的话让你大吃一惊,却又无可奈何。有的语言学专家指出,孩子语言的贫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丧失了与孩子交谈、游玩、体验生活的机会,而把孩子们整日留在电视机前,很少去翻阅书籍;另一方面,快餐文化也让孩子们迷失了自己,他们跟着时尚流转而懒得去创造。
  开展活动。由于未成年人,特别是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故在教育的手段上,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而要与游戏联系在一起,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美国的一些幼儿园每学期有一个“防火周”,参观附近的消防站,消防队员给他们做真正的消防演习,介绍一些自救技能等,每个幼儿还会得到一本防火画册,在涂涂画画的游戏中,了解掌握一些消防的安全知识。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所别具一格的幼儿园——“想象幼儿园”。顾名思义,这是一所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特色的幼儿园。在“童话世界”教室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灰姑娘、可怜的丑小鸭或凶恶的大灰狼……在“太空世界”教室里,孩子们可驾驶模拟太空船遨游浩瀚的宇宙,而在进行太空旅游时,孩子们最重要的使命仍是想象:想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一定还有或可爱或凶残的生命,然后再想象一下他们的外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嗜好,接着想象一下最好通过什么方式与外星人沟通。
  开创传统。只有形成传统,才能形成真正的长效机制。韩国一位女性作家,有感于韩国国内日趋严重的溺爱孩子的现象,认为在这样的教育方法影响下,将会使下一代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她纵观自己周围的育儿现象以及自己的切身育儿经验,呼吁妈妈用“狮子型育儿法”的11种教育观点来完善亲子教育。森林中百般险恶,连被誉为“森林之王”的狮子也不敢轻忽怠慢,对幼狮也从一开始便迅速地让它面对所谓的真实生活。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会被公狮推到石岩下,让幼狮从跌倒的困境中想办法挣脱找到爬上来的路。公狮或母狮即使看见幼狮遇到困难都只远观而不干涉,只在面临生命危险时才伸出援手。所谓“狮子型育儿法”就是像狮子在教育幼狮时所使用的“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办法”的一种教育态度。
  按照教育学之观点,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既指时间上的连续,又包括在空间上的连续。当受教育者受到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一致性时,教育的效果就是高效,如果受教育者受到的教育延续性差或离散,那教育的效果肯定是不高的。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现在是只要生了孩子就是家长,不需要任命,更不需要考核,所以很多家长只能算是“业余”的,应该进行理论学习。如果家长只用我们朴素的思想,用长辈的经验和方法,简单地来教育现在的孩子,不仅是无效的教育,甚至会招来孩子的反感。我们应该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地发展!
上一篇:家庭教育之心理误区
下一篇:如何给学生留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