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其他论文 >> 家庭教育 >> 浏览论文

亲子沟通的共同成长法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1年12月01日
  感谢大家的到来,很高兴来到这个论坛跟各位家长和领导沟通关于亲子沟通的共同成长法则。现在,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遇到很多困惑,有两种孩子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一种孩子是我们感觉他很聪明也很听话,家长让他干什

  感谢大家的到来,很高兴来到这个论坛跟各位家长和领导沟通关于亲子沟通的共同成长法则。现在,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遇到很多困惑,有两种孩子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一种孩子是我们感觉他很聪明也很听话,家长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生事,但总觉得这种孩子总是很幼稚,长不大。有的家长苦恼地说,这个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点,帮我负担一点儿家庭事务。还有一类孩子是不管家长说什么事情,他总要顶嘴或者是反驳。家长有时候会很烦,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能懂事。其实孩子出现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这两种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很多的情况下,都是由于家长和孩子不同步导致的。今天我就来讲讲关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同步、共同的成长法则”。

 

  有些孩子进入了初中甚至高中,但家长仍然把他当成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去对待。我亲眼看过一个孩子17岁了,他要去洗手间,父母马上追过去跟他讲,说洗手间在什么什么地方,说得非常详细。这不是家长应该对待17岁孩子的方法,他完全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和面对。所以,亲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同步成长。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背后,有一对没有成长的父母。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亲子关系的示意图,我画的比较简单,大圆形代表父母,小圆形代表孩子。我们看最开始,这个孩子在母亲的身体里,随着出生,孩子抱在父母的怀里。然后,慢慢开始学走路,由父母手牵着手,最后父母放手让他在身边奔跑,直到最后他渐渐地远去。其实,我们每一个父母都要了解,父母之爱的目的不是为了拥有,而是为了分离,这恰恰是父母给孩子最崇高、最神圣的力量。正因如此,我们对孩子的爱需要学会逐渐适应他的每个年龄阶段,让他们最终能够独立面对今后自己必须要承受的所有人生挑战。

 

  亲子沟通,不变的法则是要逐渐随着年龄改变,但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这里我跟大家分享四个比较重要的法则,当然远远不仅于此:第一个是爱的法则;第二个是尊重真诚;第三个是等待;第四个是动情。

 

  首先是爱的法则,我们“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从举办到现在一直讲爱,我在这儿给了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爱,这个时候孩子会很怕,怕的不是你责备他、打他,怕的是你不喜欢他了,不愿意跟他玩儿了,不能够陪着他成长;第二个境界是讲理,很多家长跟孩子在一起时,喜欢给孩子讲道理、讲规矩,这时孩子也能够听懂你说的话,但是容易跟你辩,尤其进入青春期他很容易逆反,他不愿意听家长说的那些道理,并总想着挑战权威;第三个境界是孩子根本不会理你,你说什么,他偏要跟你对着干,你花多少力量去帮他进步,他就会产生多大的反力,所以这个时候你是在推着他下滑。

 

  尊重和真诚很多人都知道,怎么样能够做到尊重与真诚呢?大家看我找的这个图片,我今天找了很多的图片,但是找来找去几乎全都是外国人,想找几张中国的父母和孩子比较好的照片,找不出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做的真的不够。家庭教育一方面要有理念,另外一方面要有方法。我认为视线的平等非常的重要,当你要去跟孩子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弯下身来,或者是蹲下来跟他平等地交流。

 

  你要给孩子留足够的选择空间。尤其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好多家长就发现,跟这个孩子沟通很难达成一致,想要他这样去做,他偏偏要那样做。这个原因很简单,你没有给他留空间,你所决定的事情,要求他去做,这个时候他很容易逆反,但是如果你给他两个三个以上的选择,甚至有的时候你是在认同他的前提下,引领着他往前走,你就会发现,很容易去改变一个叛逆的孩子。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穿名牌,家长很头疼,不知该怎么办。他妈妈很痛苦地告诉我:“我不给他买名牌,他把他爸爸藏的这个茅台酒拿出去给卖了,自己买了一身名牌回来。”后来我跟这个学生聊天时,第一天我穿上了我最贵的行头,我说:“听说你对名牌很了解,你看看我这是什么衣服?”他马上这个是什么牌子的,那个事什么牌子的,说完后很得意。我又问:“这么多的名牌你都知道,你觉得穿名牌怎么样呢?”他说:“很好,老师你觉得不好吗?”我告诉他我觉得也挺好的,并结束了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他妈妈很着急地说:“宋老师,我是请你告诉孩子不要老穿名牌。”

 

  第二天我跟他见面,又穿了一身衣服去,看上去也还不错。见面这个孩子就问我:“老师你这身衣服也很好,多少钱?”我说,你猜。他从3000块钱开始往下猜,一直猜到200块钱,我点头。他说:“为什么你这一身衣服和上一身衣服看起来差不多,却这么便宜呢?”我告诉他,衣服只是外表,人更重要。然后我说今天想跟你讨论一个话题:你最喜欢哪个女明星?他说了之后,我们上网把这位女星的图片搜出来,那位女星身上穿了一件非常名贵的衣服。我问他,你看她穿这个衣服像什么?他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我说,这就是穿名牌的第一个境界:穿上名牌,糟蹋名牌。像你和我,我们现在穿名牌都挺精神的,这就是第二种境界:穿名牌像名牌。我说第三个境界是我正努力在做,但还没做好的,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即穿什么都像名牌。说到这,这个孩子很高兴,我没有再说别的。回家以后他便跟他妈妈讲说,以后我的衣服,一律不许超过500块钱,后来干脆跟他妈说,要不我自己去买,宋老师已经告诉了我几个买衣服很便宜的地方。

 

  孩子有的时候就像一头小牛犊,他有对抗精神,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把这头牛犊往前推是很难的。但这个时候你要牵引他往前走两步,然后再调转头顺势而为,会比强硬地去推动要好得多。这个时候你的退,是给他足够的空间。

 

  讲到真诚和尊重,我有一个特别有影响力的一个故事想跟大家分享:有很多人了解在印度甘地是被当做国父来看的,曾有一个国外贵夫人的孩子很崇拜甘地,这个孩子很喜欢吃糖,我们都知道吃太多糖对孩子不好的。后来贵夫人就带着孩子跑到印度跟甘地见面,她说:“亲爱的圣主,我的孩子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我希望你能替我跟他说不要吃糖了。”甘地说:“好吧,但请你一个月以后再来。”贵夫人很纳闷:我千里迢迢坐飞机到印度来,你却让我一个月以后再来。但出于对甘地的尊重,她就带着孩子回了他的国家。一个月后,她领着孩子又来了,甘地跟小孩说:“孩子,你知道吗?请你以后不要吃这么多的糖。”这个小孩子认真地点了点头说,行。这个贵夫人很纳闷地问他:“亲爱的甘地,你能不能告诉我,明明就是一句话,你为什么让我等到一个月之后再来跟我的孩子说呢?”

 

  在座的家长有人知道,为什么要等一个月吗?为什么要让这个母亲带着孩子往返两次?有的人说是为了郑重其事,有的人说是为了让这个孩子感觉到这件事情不容易,其实都不是。甘地告诉这位母亲:“其实,我也喜欢吃糖。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首先做到我自己不吃糖,然后我才有理由和足够的信心告诉孩子不要吃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真诚,要求孩子去做的事情自己要做好榜样。也许有时你做得并不是很好,但你要告诉孩子,你要跟他一起努力去做好。教育孩子的过程对每一个家长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有时候他会把你的事业推向一个高度,因为你会发现你必须改变自己。

 

  人这一辈子,有三个可以改变你的人:第一个是导师,这个导师不是说学业上的,是心灵上的导师;第二个是你的爱人,他对你命运地改变是很大的;第三个就是你最可爱的孩子,因为他的成长会给你很多推动。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给我带来了很多幸运,让我的事业和人生变得特别的煌,道理就在于此。有些你原来改不掉的毛病,由于孩子的到来你改变了。那么,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能告诉他,我曾经和你一样犯过这样的错误,这对孩子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个法则比较简单,即等待法则。中国的父母都特别心急,总想一步到位,总期望有一个方法一下子把问题全解决。实际上,教育有的时候不是心急能够解决的,往往我们要等待。看到孩子的问题,把它默默地记在心里,等什么呢,等下一次,然后鼓励他,用正向的方法去解决他负向的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流行一句话叫“理解万岁”,在一个家庭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在悲伤的时候,如果感到妈妈和他一样痛,他的痛就被分担了;一个孩子在沮丧的时候,如果他知道父亲理解其此刻的感受的话,他就能找到一个依靠和港湾。当我们在跟孩子说话,尤其是当你要告诉他,指出他的一些毛病时,请你一定告诉他,我理解你此刻地感受。

 

  说完了不变的法则,我们再来看看亲子沟通中变化的法则。

 

  我在这儿给大家几个方法,一个是延迟满足,延迟满足仍然有很多家长并不是很了解,我从2005年就讲,延迟满足对一个家庭和这一代孩子的重要意义。延迟满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沃尔特做的一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他把一群孩子放在观察室里,每人发一块糖,然后告诉孩子,你拿到糖就可以吃,但是如果你能等到老师出去办点儿事回来再吃,老师会再给你一块糖,然后记录下来谁是老师一出门就吃糖,谁一直等到老师回来再吃糖,并进行了30年的跟踪调查取证,根据这个实验,他得出一个结论:每一个老师一出门就将糖吃了的孩子,包括他的学历等在同辈中都是倒数位置,也就是说这些没有忍住的孩子,他们的成往往会比较低;那些等到老师回来又要了一块糖,去享受更大快乐的孩子,他们的成就指数都在正数30%。根据这个实验,2001年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任何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具备延迟满足素质。我们看中国现在的政治、军事、科技、航天、体育等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为什么?因为我们50年代,60年代、70年代,这些人被迫地形成了强大了延迟满足能力。

 

  我是70年代的人,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跟我妈妈说我要吃红烧肉,妈妈说好啊,但要等下个月。那个时候是发肉票,一个月一次。而现在的孩子,想要吃排骨,家长一下做一大盆,许多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甚至着追孩子让他们吃。你发现,这个孩子在不饿而被强行喂食,甚至在吃饱的时候还被我们不断地逼迫去吃,慢慢地,这些孩子就对吃没了兴趣。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心灵成长是从口腔的满足开始的。现在的孩子,不单没有被形成延迟满足,反而变成了过度满足,现在大范围厌学的现象跟延迟满足有非常大的关系。希望在座的家长能去思考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到底要怎么做?很简单,就是把你们家的伙食标准降低两到三个等级,把一桌子都是孩子爱吃的东西变成一、两样,把一大盆的排骨变成几块。这个时候,当你喂孩子的时候,把自己的那一块让给他的时候,他会特别高兴,他会感受到爸爸妈妈很心疼我。相反,锅里有一大锅时,他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所以,延迟满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则。

 

  第二个是关注与漠视。如今家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他产生了关注焦虑,这是心理学的一个新名词,它会导致孩子产生很多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力障碍等。你会发现在孩子稍大一点儿时,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如对奇装异服的追求等,好多都跟表现力有关。这是源于家庭里的漠视太少了,所有要求,无论是正当与否,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回应,这对孩子地成长非常不利。

 

  第三是责任的转移。家长不仅要给予还要索取,每次我跟我的学生在一起都特开心,为什么呢?因为我告诉他们:“我已经是一个40岁的老人了,必须受到足够地关心和照顾,所以吃饭我什么都不会动,我只吃,你们照顾我。”慢慢地,我的学生养成习惯,只要和他们一起吃饭,他们就会给我倒水布菜。而实际上,现在的孩子在家庭里能做的事很多,但家长们往往会对他们说,你只要把学习学好了其他都不用管。长此以往,他的情商会出问题,他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第四个是赞扬。赞扬也要改变,最开始在学龄前的时候,说一句你真棒,足够了。到小学的时候,你要说得很具体,比如说,哎呀,你这张卷子做得很整齐。到中学的时候,要采取暗示的手法,因为这个时候你直说孩子会不信,这个时候如果你说,这几个字写得有点儿意思啊,他就很高兴。这种变化、进步实际上是顺应孩子的发展。

 

  给予的法则就是急需的要快给,品牌的要少给,能自己创造的尽量不给。前两天我参加了一个英国的教育会议,会上,无论是英国的教育部长还我国的教育部长袁贵仁都谈到了古巴,古巴有一件事情做得很好,就是从小都不给孩子看电视和电子玩具。我的孩子也不大,他一岁之前我给他玩具,统统没有电子产品,我给他最复杂的玩具是波浪鼓。有时,我会给他一片纸,他可以玩儿一天。心理学里面有一个“相对论”,就是他对一个东西的兴趣在1—3岁的时候是一个预设,在这个时期,你给他的东西太过复杂了,如放任他看大量的动画片,他的注意力的兴趣的参照点很高。等到了幼儿园、小学后他的注意力很容易涣散,因为,这个时候他会用动画片去做对比,试想,有哪个老师讲的课能有动画片好看。所以对于我们来讲,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一些小的、简单的东西。

 

  给予的同时还要索取,对此我写了四句话:“强其心,弱其腹,延其乐,纳其苦”。苦和乐的概念是相对的,我们所有的父母都想把所有的快乐都给孩子,把他所有的痛苦都拿走才好呢。但这里要提醒一下在座的各位,你们永远做不到这件事情,因为人生的苦和乐是一个平衡,假设一端是快乐,另一端是痛苦,你把所有的痛苦都去掉,他的人生就会失衡。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在出家之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百万,甚至千万人之上,但他却选择了修苦禅,受尽人间的疾病、困苦、磨难后他大彻大悟:只有苦才能生乐。现在我们回顾幼年时吃的苦,当时那么痛苦,但过来之后回想起来却很快乐。

 

  所以,我们在家庭里要给孩子适当的漠视,如果说在家庭教育当中,细粮是关注,粗粮是漠视,那么我们现在是只吃细粮不吃粗粮的,在此,我建议广大家长多给孩子吃点粗粮。

 

  关于索取,我们看这张照片上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有两点特别重要:第一是自我认识,第二是责任。

 

  为什么孩子长不大,是自我认识和责任没有建立起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孩子建立起来,要培养好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在哪里。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要自爱,而后爱人。

 

  家长们要随着孩子年龄地增长逐渐地引导他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当然要把握好度,不能太过而把孩子给累坏了。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亲子沟通的立体法则。好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我跟他说可他不听我的,怎么办?其实有的时候,不仅仅是要靠说,说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还有其他的很多方法。

 

  首先你要营造一个家庭教育之道,主持人杨芮在开始的时候讲得非常好,我们学了很多方法,那全是术,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非常好地成长,你需要懂得家庭教育之道。道是一个氛围,能够让你的孩子像水一样被净化,把你的爱和期待慢慢地侵入他的心灵。这个美好的氛围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家里的摆设和布置要适合孩子的年龄,有一些家庭很富有,他们在摆设房间的时候只考虑了怎么富丽堂皇,比如说有的家庭用金色和黑色布置孩子的房间,这就很不适合;第二个是人文氛围,怎么去塑造一个好的人文氛围呢?第一个眼神,眼神里面要有不变的微笑,这一点很重要。我曾经在北京的一所学校里让孩子和家长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我对家长说,用你的眼神告诉你的孩子他很棒,之后我问哪个孩子感觉到自己家长的欣赏,请举手。结果可想而知,很不理想。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对孩子的情感变了,我们对他的要求变了。想一想,孩子还有肢体动作,语言和文字。有的时候,尤其进入青春期,你说的要越来越少。最后讲一个惩罚法则。家长惩罚孩子不是为了泄愤而是要帮助孩子,所以要采取一些很有趣的方法。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方法。

 

  总之,教育需要成长,亲子需要沟通。谢谢!

 

上一篇:家庭教育就是大海上的灯塔
下一篇: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