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财政税收 >> 浏览论文

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4月15日
摘 要:高校后勤信息化是高校现代化程度和办学实力的体现,有助于实现后勤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集约化。新时期,只有不断加强高校的自身建设、行业组织的规范引导和市场主体的服务支撑,不断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信息

摘 要:高校后勤信息化是高校现代化程度和办学实力的体现,有助于实现后勤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集约化。新时期,只有不断加强高校的自身建设、行业组织的规范引导和市场主体的服务支撑,不断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要求,从而实现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 教育 后勤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208-02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数字和网络时代,后勤信息化建设以其便捷的交流渠道、合理的管理模式、高效的工作流程、透明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服务保障,受到高校越来越多师生员工的认同。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应加快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建设进程,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和社会服务,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发展。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体现了高校的现代化程度和办学实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后勤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一次革命,是对后勤工作形式与内容的丰富与创新,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后勤管理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从软硬件保障上提升了后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了广大师生对后勤保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了后勤工作环境、资源管理、服务手段与办公方式的数字化,成为衡量高校现代化程度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

2.实现了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后勤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与管理机制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工作理念、人才队伍建设和机构设置的转变,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强化了管理层和执行层,尽量减少中间层,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协调,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实现了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集成和共享,达到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进而实现了后勤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3.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办学成本的降低。后勤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后勤运行过程中的办公无纸化、操作数字化、传输网络化、信息共享化、服务人性化,尤其是校园一卡通系统、后勤综合办公系统、物业保修系统、节能监管平台等信息应用的推广,把传统窗口人工受理服务升级为计算机在线服务,有效缩短了传统人工模式下的处理流程,降低了后勤工作的运行成本,拓展了服务的时间与空间,对节约型校园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均衡,大多数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只有少数高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迈入了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有些高校的主管人员对后勤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缺乏认识,没有一套全面的、系统的规划,导致后勤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造成了不同系统间的信息阻隔、信息封锁和信息垄断。

2.功能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不同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建设步调不一致,发展不均衡,表现形式各异,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多数高校停留在局部信息化的层面上,开发或引进了如水电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等较为急需的应用平台。信息化产品的质量、功能参差不齐,信息采集不够充分、全面、准确;系统内部的业务流程不能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智能化;信息资源整合效应不够明显,信息化质量监督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决策、参考、预警作用。

3.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后勤队伍大多归属于工人编制或合同制,年龄结构逐渐老化,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高素质人才又因后勤岗位吸引力不足招聘不进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懂技术、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后勤信息化人才十分缺乏,在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主动根据工作需求拓展信息应用的能力,根据数据信息的分析提高后勤管理服务的水平。

4.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资金投入。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投资金额较大,导致许多学校在核定教育经费的过程中选择了压缩或取消该项目的预算,导致后勤的信息化水平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相对滞后。即使有些学校上马了后勤信息化平台,但由于后期的经费不能及时跟进,导致硬件更新、软件维护、网络升级等步伐较慢,不能满足不断延伸的后勤管理服务需求,不能承担更多的技术支持任务。

三、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学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要在站在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高度上,重视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紧密结合学校后勤工作的具体实际,从加强硬件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应用、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使信息化成为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降低运行成本的核心技术手段。

2.行业组织要对高校后勤信息化提供指导。高校后勤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统筹谋划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调查、预测高校后勤信息化的行业需求和现实问题,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技术标准、实施细则等,指导各高校按照行业发展的需要做好本单位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要通过共享高校后勤信息数据,分析高校消费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积引导企业极参与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做好产品的技术服务和升级换代。

3.后勤部门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后勤管理部门作为后勤信息化产品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要代表学校制定一整套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重新规范后勤业务的流程,配套出台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要不断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不同应用层次的职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成体系的管理和技术队伍。同时,切实做到用建结合,以用促建,完善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运行效率,规范工作流程。

4.市场要为高校提供专业、全面、优秀的信息化产品。市场经济也统一数据信息的采集标准,构建按照管理权限维护管理数据信息的模式,做到职责明确。要不断拓展信息功能,努力实现由单一信息、孤立信息、静止信息向全面信息、综合信息、动态信息的转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要大胆创新,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细化数据信息的收集机制、检查机制和应用机制,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辅助决策和服务建设功能,开拓创新信息化的应用领域,推动后勤各项工作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敏.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8)

[2] 张月梅.谈后勤保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职能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3] 蒋宏潮,鲍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

[4] 萧爱玲.论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基本模式的架构[J].金田,2013(08)

上一篇:高校师生科技创业的SWOT分析与行动对策
下一篇:构建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