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公共管理 >> 浏览论文

贵州省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证研究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6年03月12日
  摘要:笔者以382名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调查,通过信度效度分析、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试图弥补贵州省大学生自我管理相关研究的不足,对贵州省大学生自我管理进行了现状分析,

  摘要:笔者以382名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调查,通过信度效度分析、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试图弥补贵州省大学生自我管理相关研究的不足,对贵州省大学生自我管理进行了现状分析,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在管理理念上,坚持自我管理理念;在管理制度上,建立自我管理规范;在管理过程中,构建自我管理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管理 实证研究 路径选择
  “某种程度上说,人类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就是个体主动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的思想、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环境等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1]自我管理是个体的一种人格特征,同时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个体通过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等方式实现目标,自我管理对个体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大学生而言,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大学生由“被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学习等自我管理活动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构成维度的界定不尽相同,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实证调查研究也相对比较少。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试图定量分析贵州省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为高校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结构是一个多因素、多维度系统,本文在借鉴已有调研问卷的基础上,从认知管理、规划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人际协调、情绪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等维度自编调研问卷来研究贵州省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
  (一)数据的选择与采集
  根据研究的需要,调研问卷共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部分,主要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来源地、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第二部分是封闭式问题,在封闭式问题中共设计了7个层面的40个研究变量,填答方式采用Likert-type五点量表计分法,选项为非常符合、较符合、不确定、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依次计分为 1、2、3、4、5 分。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问卷对象,调研中为克服调查数据的“异质性”、“不够翔实”、“不够准确”等问题,收集数据时以少数几个较大规模高校的数据为主,以其他高校的调查数据为辅。这样收集的数据既保证了针对性也保证了可推广性。调研中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占84.9%。样本如下表1:
  (二)问卷的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是测量数据的一致性,Cronbach’s Alpha 系数在0-1之间,经验上,如果a≥0.9,则认为量表的内在信度很高;如果0.8≤a≤0.9,则认为内在信度是可以接受的。本研究通过信度分析,测得总体问卷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16,说明数据呈现了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量表信度很高。
  (三)问卷的效度分析
  效度即有效性,它是用度量方法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即准确性或正确性。我们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调查问卷中,全部的项目的KMO值为0.953,Bartlett 值为4964.251,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
  (四)研究假设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拟定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一: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假设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假设三:不同家庭来源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假设四: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假设五:学生干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五)描述性统计分析
  基本描述统计量包括:均值、标准差、方差等数据。标准差和方差是度量离散程度的重要统计量。从描述性统计分析不难看出,各项均值越小说明符合程度越高,反之,均值越大符合程度越低。原始问卷中符合程度均值的均值为2.766168,总体符合程度在不确定和较不符合之间,符合程度不高,而且不难发现原始问卷中均值较高、符合程度较低的标准差基本都大于1,有同学对此项较不符合,也有较多同学对此项完全不符合。其中发现符合程度均值最小为1.966,在对“你经常思考大学毕业后要做什么”的调研中大多数大学生回答是非常符合或比较符合的,说明很多学生自我认知程度较高。均值小于2.5的仅有11项,均较小的依次为1.9686、2.0969、2.1754、2.2304等,在对“你会很少打断别人讲话”(自我人际协调)、 “你了解自身的不好习惯,并希望改变”(自我认知)、“你会经常关注新事物的发展动态”(自我控制)、“ 与别人交谈时你会注意对方所表达的情感”(自我人际协调)、“别人不开心时,你会安慰他(她)”(自我人际协调)、“你会给别人乐于接受的方式给予帮助”(自我人际协调)、“自己是个对输赢想得开的人”(自我情绪管理)、“你会把握时机,决定需要先做的事情”(日常生活管理)、“你会利用网络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日常生活管理)、“需要时你会请同学和朋友帮忙”(自我人际协调)等11个调研问题中很多同学表示是符合自己的,其余29个调研问题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不符合或非常不符合,主要集中表现在自我规划、自我时间管理、自我学习管理、自我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在这五个维度上比较发现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的主要是自我学习能力(3.0759)、日常生活管理(2.9329)、情绪管理(2.9145)、规划管理(2.8808)和自我时间管理(2.8344)。   (六)单因素方差分析
  现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个人属性对自我管理能力偏好的差异,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来源、独生子女、学生干部。
  通过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方差分析,从性别来看,女大学生的均值、标准差普遍低于男大学生,表明女大学生比男学生在认知、规划、人际协调、情绪管理、时间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中表现更好,女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经单因素分析方法,调查数据显示高年级的学生的得分比低年级的得分较低,表明高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说明很多独生子女也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这一结论与一些关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11]。通常,独生子女被普遍认为有突出的个性缺陷,如缺乏独立性、沟通能力、责任感等。从研究结论中,独生子女在自我认知、规划管理和学习、时间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符合程度。因此有理由认为,独生子女在自律自控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认识清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我认识、人际协调、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相对较强;家庭来源主要考虑农村、城镇、城市,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孩子相对于来自城市、城镇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表现较强,均值普遍最低,符合程度较高。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路径选择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人的理想境界莫过于自律,教育的最高目标莫过于让学生自我教育。”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实践学生管理的新视野。本研究在382份调研问卷的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总体而言,目前贵州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努力探索大学生自我管理方法,创新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过程等层面提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
  (一)在管理理念上,坚持自我管理理念
  一般来说,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他们希望得到尊重、认可、支持和自由,较难忍受被管理、监督、命令和指责,这种自我意识的存在使大学生渴望彰显自己的能力,摆脱他人的束缚和干涉。当前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通过各种举措开展和实施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但是大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学校管理和教育者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2]大学生作为被管理的客体,是被约束、强制的对象,主动性弱,逆反心理较重,不利于大学生管理。同时,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大学生能较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自我管理成为学生发展的关键,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应该坚持自我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相信大学生完全有能力管理好自己,创造条件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3]
  (二)在管理制度上,建立自我管理规范
  大学生自我管理不是简单的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管理规范之上。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大多以管理者或教育者为主体,是以“不出问题”为导向,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衡量学生管理工作的标准,注重的是将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将学生“管住”,如“河水游泳者取消评优”等约束,旨在管住学生不让其游泳以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是以“不溺水”为导向制定了这项规定,是“为约束而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对立、不平等的关系,被管理客体的大学生可能误解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不愿意积极配合,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避免官方性的规定,应以大学生为主体,认真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赋予大学生制定标准的权力,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实现由“被管理”到“自我管理”的根本转变。
  (三)在管理过程中,构建自我管理体系
  从传统封闭的大学生管理模式转向自由开放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必须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自我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途径。[4]一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放手,将子女作为具备独立人格的个体看待,尊重子女的人格,培养子女独立性、自主性,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给予子女自由选择的空间,而不是大包大揽,更不是帮助子女规划未来,着重增强子女的自我管理意识。二是在高校教育中,在建立一套较完善的自我管理制度基础上,以班级、党团组织、学生会及各种社团为载体,鼓励更多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支持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如让大学生自主策划、自我筹办、自我评价等,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种组织、各种事务和活动中搭建大学生自我管理平台,使大学生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中成长发展。同时,可利用微信、微博、飞信等方式创新开展大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扩展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面、教育面。三是在社会影响上,大学生自我管理不能脱离党政的领导,而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导下,引导学生步入社会、服务社会,大学生在接触社会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完成自我管理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 Schunk D H, Zimmerman B J. Social origins of selfregulatory competence.1997, 32(4): 195.
  [2] 徐敏.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4):178.
  [3] 张伟峰,燕良轼.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 5(2): 98-100.
  [4] 安世遨.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与大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现代大学教育,2012(2):55-60

上一篇: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民办高校全员竞聘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