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的相对富足,促使城乡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享受。群众舞蹈的自身艺术魅力,不受年龄性别职业限制的特征,同时自娱自乐又可健身医疗的作用使其在群众娱乐生活中备受关注。
关键词:艺术;群众舞蹈;表演;生活
舞蹈艺术是一种关注度极高、参与性极强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早在人类语言发展尚不完善时期,人类便运用舞蹈来庆祝丰收和胜利,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欢愉,传教劳动的形式和图腾的信仰等。这种富有旋律性的连续动作可以跨越种族、地域、语言的界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通过肢体与表情讲述故事反映生活,可以借助舞台与人物的肢体舞动说明哲理予人以鼓励,因此舞蹈艺术被人们称之为人体动作的艺术。群众舞蹈是一种以群众为主体的自娱性活动,场所多为广场、公园、社区等公众场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舞蹈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而未来群众舞蹈的发展也将更加的多样。这不仅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将更大程度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群众舞蹈特征
(一)群众性较强
群众舞蹈的表演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民大众,不分性别与年龄,舞蹈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和深入,正因如此群众舞蹈更加的纯真质朴,其表演形式所为多人集体表演的群舞,组舞等。这种自娱自乐性的群众舞蹈增进了群众的文化交往,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文化。此外,群众舞蹈对场地的条件要求不高,活动场所多为社区、公园、广场等较为开阔的公共场所。
(二)富有多样性
群众舞蹈的多样性其一方面表现在参与人员上的多样性,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均可参与到群众舞蹈的表演活观看之中。另外一个方面,群众舞蹈表演内容富有多样性,其内容包括时尚的现代舞、国际舞,传统的古典舞、生活舞、民族舞、宗教舞等等,各类舞种经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演绎更具生活化的气息。
(三)舞蹈的民间性
群众舞蹈的民间性较强,主要表现在具有地方自身特色的民族舞蹈。随历史的发展,很多地方色彩浓重的舞蹈形式经人民的不断演绎得以传承,群众舞蹈的民间性使其拥有了较为贴合大众的审美价值。
二、群众舞蹈的作用
(一)满足群众自娱自乐的需要
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对业余文化生活的要求随之提高。群众舞蹈是群众自娱活动的主要形式。生活中,人们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舞蹈宣泄而出。传统的影视、戏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业余生活的需要,人们更愿意参与到自娱自乐的活动中。群众舞蹈的特性使人们更容易参与其中,而舞蹈所独有的审美情趣,是其他娱乐活动无法替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群众的参与意识更强,投入其中展示生命的热情与活力,同时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在群众舞蹈活动中,群众不再是“高雅艺术”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是“表演者”。满足了群众自我娱乐的需求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改变较大,居住面积大了,环境好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越来越冷漠的邻里关系。城市邻居之间互不认识的现象较为严重。街道、社区组织的群众舞蹈活动,客观上为居民间的情感交流架起了桥梁。大多的群众舞蹈以东北秧歌、健身舞、百姓健康舞等为主,这些独具特色的群众舞蹈,每天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居民,他们在闲暇时间,走出封闭式的高楼庭院,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使得情趣相投的居民聚在一起增进了居民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了邻里关系,稳固了社会和谐。
三、群众舞蹈发展的方向
(一)创新观念
群众舞蹈是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应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所以,根据时代的要求,观念应不断的进行更新,以适应群众对舞蹈新的审美需求,开阔群众艺术视野。实践中,舞蹈表演者要把握自身的工需要,努力创造出具有国家、地方、个人特色的群众舞蹈的新样式。
(二)创新内容和形式
群众舞蹈通过舞者的表演,欣赏其形体美的同时,更能欣赏它的价值性。群众舞蹈可吸纳各年龄段各行业的人员参与其中,这样的参与广度是其他群众性活动难以企及的。随着群众舞蹈的发展现,现有的群众舞蹈的参与者中,存在一部分具有舞蹈基础或文艺特长的专业舞者,针对这样的现状,群众舞蹈的编导们应要摆脱地域和地区性束缚,在内容上要集各家之长,普及舞蹈文化,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舞蹈意识,提高群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如今生活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精神层面追求和美的享受,在不断的寻求精彩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以文艺活动来表达生活的热忱和美的愉悦,将人们的思想引向更高的境界,实现新形势下全新的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