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文学 >> 浏览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性学习体系的建立研究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1月26日
 摘要:由于教学理念的滞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建立研究性学习体系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解决之道,本文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性学习体系的培养目标、实施步

 摘要:由于教学理念的滞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建立研究性学习体系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解决之道,本文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性学习体系的培养目标、实施步骤以及支撑条件做了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体系
  1.中文专业实践教学建立研究性学习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大致内容包括社会调查、写作考察、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项目,它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强化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实际写作能力,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在熟识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历史、地理、哲学、民俗等知识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由于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一些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力等原因,导致许多实践活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教学效果看,具有以下几个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1.1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中文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实践环节超过了30%,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把较强的实践能力当做主要目标之一,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实践环节如写作考察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虽然每年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着,但是常常流于形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并没有真正锻炼到自己,有的人甚至逃避实践敷衍应对,比如实习环节不少学生伪造实习经历逃避实习,论文写作做不到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只能参考拼贴甚至抄袭来交差。结果就是,许多人学习了文体写作写不出小说诗歌,学习了应用文写作写不出合规的公务文书,学习了新闻的写作写不好新闻稿,到了实习岗位处理不好文字工作和基本的日常工作,非但不能发挥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优势,反而为竞争和就业布下了障碍。
  1.2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现在大学校园里活跃着的大多是"90后",这些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然而一落实到学习和实践中,他们却非常缺乏创新和自主意识。面对老师的提问、作业和考试,他们首先的反应是翻书找答案,给出的答案也都是老生常谈乏自主思考,写作实践中缺乏想象力和创意,写出的作品枯燥乏味毫无亮点。而这一问题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文选题范围主要集中在文学、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等几个方向,由于学生平时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课堂讲授和书本所写,缺乏独立思考缺乏个人主见,对文学作品、语言现象发现不了新看法,产生不了新想法,选题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年年雷同,甚至连封底的谢辞都不能发挥创意写出个人特色,致使论文水平一直没有提高。
  1.3团队协作能力不强。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环节中的许多项目如论文写作如毕业实习等多由单个学生独自完成,无法进行团队协作,但另外一些情况,如某些课程的分组演讲,如实践环节的社会调查、校内实习的合作采访写稿、合作编辑排版等工作还是需要团队协作的。然而这些环节的实际操作却难以表现出团队协作的效果,往往只是一两名小组骨干力量的独撑大局或独揽大权,其他成员或边缘化或根本没有参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不懂得如何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彼此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在与同伴分配任务、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和共同完成的过程中,不善于表达自己,当出现分歧时又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善于求同存异妥协合作。
  在目前这样的现状下,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根本上做起,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有利于转变教学思维调整学习策略,使得实践教学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更加实际地发挥作用,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协作能力,还能陶冶其情操、提高其文化品位,增强人文关怀精神。
  2.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2.1研究性学习的界定。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发挥参与者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我国教育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我国教育界提出的"研究性学习"可以与国际上流行的"探究学习"、"项目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相对应,主要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过程。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提法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
  也有研究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其本质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评性思维的习惯、生成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品质为宗旨和目标,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主体性的参与,同时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研究问题中进行,突出强调学习过程的组织是以研究问题为中心的。[2]
  2.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相对被动的接受者。但研究性学习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学中的主角变成了学生,学生是提出问题的人,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以及得出结论的人,教师从权威者和教学的中心变为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平等,常常像是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而非权威者。
  (2)重视团队合作。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学习模式需要至少两个人合作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团队成员既能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又能学会相互交流合作,尊重彼此的意见,相互理解和配合。[3]
  (3)重视创新性和研究性。高等教育的新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研究性学习很好地突出了这一点,它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教育仅从理论上书本上向学生灌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因为这样是无法真正产生效果的,研究性学习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创造性的活动当中去,对创新有切身体会,在实践中自发地产生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意识。而与此同时,整个学习过程都基于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求索,学习的过程就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在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里学生会学到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3.建立中文专业实践环节的研究性学习体系
  3.1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总的目标。研究性学习最初被提出就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在常规性学习的基础上发展为创造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要求老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这一点对于以文学作品和语言学现象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主要是围绕某一课题进行,在课题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分析、结论的得出和验证这一过程中,有助于逐步掌握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和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生有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些环节。而参与到研究探索的过程当中这一经历,让他们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一是具备合作意识,以及能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研究性学习通常采用的小组合作模式非常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得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和共同完成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求同存异,如何共享成果等等。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的课题,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会发展、语言新现象层出不穷、人们精神和意识的变迁都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兴趣,了解,进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人文关怀精神。
  3.2实施步骤。
  (1)知识背景准备。由于学生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对研究性学习缺乏认识,所以需要教师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性质、目标、步骤、意义等,向学生介绍做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2)确定选题。选题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出生成长背景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比如让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注意到的小现象确定社会调查的方向,论文的选题可以从私人的兴趣爱好或者自己故乡自己家庭的一些情况入手,而写作考察也不再拘泥于从前的统一安排,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实习阶段的分散实习部分以往大多是由学生自行选择自行安排,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下则所有的学生都参与统一选题。但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选题难免会盲目、模糊或过于宽泛缺乏可行性,因此就需要教师对选题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判断,主要是作为一个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决定者的角色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改进,使之合理、可行。
  (3)组织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本单位就是研究小组,分组采取自愿组合原则,让学生根据选题的类似性进行组合,可以适当调整,人数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难度而有所不用。比如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可以3-5人一组,写作考察论文写作可以6-8人一组,组内建立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活动原则。
  小组成立之后,每一个小组要根据自己具体的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与具体项目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社会调查需要设计调查问卷,比如采访类的实习需要设计采访提纲,编辑类的实习需要设计编辑计划,而论文写作则需要制定材料收集方案等。
  (4)实施研究。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落实部分,在这一阶段,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资料,可以是查阅文献,走出学校做问卷调查,深入某地区做方言考察或者进入媒体做新闻采访方面的资料收集,通过多种方式去收集相关信息,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及时交流信息互相讨论研究。接着要做的是对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逐渐对论题条分缕析,厘清脉络,向比较清晰的结论方向推进,但是在这个阶段也可能会发现实际的研究工作中与原先设想的不一致,这时就难免要重新修订研究方案,重新再从原始资料的收集工作做起。
  (5)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成果。当研究告一段落时,研究小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多种形式撰写研究成果,鉴于实践环节的具体项目,研究成果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也可适当结合多媒体影像声音、图标、模型等,不拘一格。
  (6)成果评价。撰写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完整的程序的结束,还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让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研究过程合作是否恰当,计划执行是否到位,研究成果质量如何等方面都有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成果评价对于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评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采用研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是要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成绩;其次,应坚持激励的方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尽量采用鼓励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方式讲出他的缺点和不足;再次,可以将教师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得评价意见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4]
  3.3支撑条件。
  (1)转变观念,更新认识。目前我们的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所秉持的理念,比如传统的教学过度强调课本提供的真理性,缺少怀疑和研究的起点,而教师总是处在教学活动的主动方,甚至于有过于权威的影响,教学过程带有灌输色彩,从而将学生的思维限制住禁锢住,使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这些都是与研究性学习观念背道而驰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对于教学理念、师生角色和具体实施等方面的认识,树立起现代教育理念才有可能建立适于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利条件。
  (2)科研先行,编制方案。由于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类教学具有相当大的差别,在中文专业实践环节的尝试也是处于起步阶段,既没有可照搬的做法,又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其他课程,因此,应该树立科研先行的意识,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和优势特点,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方案,从而避免盲目性和模仿性,更加有利于中文专业实践环节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3)增加投入,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教育理念,这就决定了它对现代化设备和设施的依赖性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强。如前所述,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分析、研究,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较为充裕的图书、杂志、计算机和相关仪器设备等;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学生在同一时间商讨合作,这就需要有较多的教室或其他场地以供学生活动;论文、写作考察、采访实习等活动的成果展示时也需要一个现代化设备较为完备的场所,以便展示和让教师点评。这些都需要增加教学投入,加强教学与学习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为推动研究性学习创造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可能条件。
  研究性学习以其先进的理念和优势,必将成为信息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当前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大趋势中,倡导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更好的人文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智运.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新体系[J].教学研究,2006(5):377-383
  [2]周红春,黄雅,沈丽佳,李招忠,唐渝.大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5(6):28
  [3]周红春,黄雅,沈丽佳,李招忠,唐渝.大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5(6):29
  [4]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1):52-54

上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重
下一篇: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