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一个任课教师的职责。本文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途径。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德育途径
德育因素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之中。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从事物理教学多年,现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一下。
一、注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实践证明:初中物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都可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郝京华教授说:“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且要讲究方法。即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直接地“教”给学生,而要有一定的铺垫,先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氛围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学生才能主动地感受、体验和内化,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科学素养与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的区别在于,它更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传统科学教育目标主要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却很少提及或关注。既使有些提及,也是轻描淡写。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一个人对科学素养没有兴趣,一脸冷漠态度,那这个人在价值观的判断中肯定会经常出现问题。那这个人的本领既使再大,也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注意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说理或训练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艺术的语言、精美的板书、庄重的服饰仪表、幽默的体态表情,都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给学生美的感染和享受,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情感教育必须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爱护和被尊重时,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教育。美国教育家吉尔特・海特在他的《教学艺术》中指出:“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而感情是不能被系统地评价和运用的。人的价值也远远地超出科学的范畴。”这话深刻地说明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全过程中。如介绍物理学家钱学森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报效祖国的故事;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让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到1976长达75年在颁奖大厅里没有汉语的历史,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可从中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再如在讲述“汽车刹车”内容时,可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放映一个交通事故片段,让学生从中看到尽管司机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但仍有一只穿过公路的野兔被撞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明白从司机发现野兔到汽车停下来所通过的路程跟哪些因素有关?认识什么是反应时间?什么是刹车时间?要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司机应注意哪些问题,该如何操作?让学生能初步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强化学生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事故进行客观评析。这时候,也许有学生说,撞死一只兔子,何足挂齿?还可以有一顿美餐呢。这时,也许有学生反驳说,兔子也是一条生命,理应受到尊重,不能任意摧残。这个教学环节,虽与物理知识、技能的联系不大,但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德育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严格操作实验、细心观察现象、科学分析结果的实事求是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其中,可向学生重点介绍一些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还可通过介绍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学习他们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为人类幸福终身服务的责任心。
五、在物理活动中引发学生思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源于人类生存的大自然,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但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司空见惯,不被引起重视。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关物理现象的氛围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这些现象,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可从书本杂志或网络信息上获知火箭是如何制作发射的知识或方法。如果我们按这些方法去制造和发射火箭,就会发现要想成功达到既定的目标,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如:怎样判断瓶内的气压达到最大值?当瓶内的气压足够大时,怎样做才可以缩短火箭发射的时间?箭体顶端应做成什么形状才能减少空气对箭体的阻力?怎样安放箭体,才能使火箭达到最大的高度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急于了解这些知识,乐于合作参与制造火箭的活动,在活动中接受德育。
在物理活动过程中,迎接学生的不可能都是理想和成功,欢笑和鲜花,也会有苦恼和荆棘,失败和挫折,老师要正面引导学生认真体验,乐观面对,让失败和挫折转化成一种成功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