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音乐课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音乐课的设置可有可无,实现不了学校设置音乐课程的目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改进音乐教学的方式,创新音乐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达到音乐课设置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兴趣;音乐美
音乐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内心最深层次的情感、寄托个人情感的艺术,不论是演奏、聆听,还是歌唱,都蕴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表现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情感的共鸣,产生对人生、对理想的认识,从而传递道德的力量。但是从现在的初中音乐教学来看,音乐课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的。某些学校重视音乐教学,但学生毫无兴趣,这就需要改进音乐教学方法。下面我从自己的教学经历,就个人观点来阐述一下如何改进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师生关系不仅仅是输出者和接受者,更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在此关系的基础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满激情,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情境中,才能更好地教好音乐课。要想达到以上的目的,老师就需要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深深地为音乐所感动,在课堂上才能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肢体动作,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入预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和学生积极讨论对某一首歌的理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畅所欲言,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积极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此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由于老师的正确引导,适时地点拨,学生才会对音乐的理解愈加深刻。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唯一动力。正如一个学生不喜欢音乐,他的老师就算是某个著名的音乐家,老
师即便讲授得再好,对这个学生而言,音乐课只是学校设置的一门课程,也许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老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用音乐自身的美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人人都对美的事物有一种专注的追求。音乐自身的美,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最大动力。例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出的都是一位饱尝人间无限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和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艺术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教师可以通过《二泉映月》的悲壮美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并以此类中国古典乐曲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会对二胡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学习二胡,并用二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可能引发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的新认识,从而推进中国古典音乐的发扬与发展。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音乐充满着美,我们需要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来发现音乐的美。这就需要用音乐自身的美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发现与众不同的音乐美。
2.善于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以此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学生对新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流行音乐紧追时代步伐,符合现在学生的音乐欣赏。一首《小苹果》红遍大江南北,没有年龄限制,人人都会哼唱。音乐课本上有的音乐有些已经过时了,不符合现代人的音乐欣赏标准。因此,老师不必紧追课本,按照课本曲目来教授,否则会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这就需要老师将流行音乐、学生喜欢的音乐引进课堂,不拘泥于课本,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资源,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上播放正在热播的音乐节目上的乐曲,会使学生兴奋,学生会随着音乐哼唱,也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老师与学生之间有共鸣,才能更好地教授与学习。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老师不可能将自己的音乐追求强加给学生,只能靠学生的自主能力,才能更好地教授一堂音乐课,才能达到教授音乐的目的。方法有很多,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拘泥于固有的方法,才能演绎一堂完美的音乐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每一个老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才能创造更好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军.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0).
[2]曹文千.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黄河之声,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