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以生为本。”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叙述通过①构建和谐课堂;②创设情境;③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并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初中语文新教纲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在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使学生由“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继而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语感。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1.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来激发学习兴趣。如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读、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格言警句、书法、听写字词、背诵古诗文、默写课文成语、写作文片段、介绍名胜古迹等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班级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积极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2.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教学中,尤其是在学习一些写景优美、人物形象丰满鲜明、故事情节动人的文章时,可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以诗配文、以画衬文;对那些“电脑小高手”还可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设计制作课件。通过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既学会了新知,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思之端。”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思维,自主学习。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此长期引导,不断实践,就使学生不仅爱提问题,敢提问题,而且善提问题、会提问题,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加速语感能力的形成。
4.创设成功体验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见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鉴于此,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出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对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筛选正确的信息,理出课文思路,掌握文章结构,领悟作者意图,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感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感能力。
5.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可把课上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感受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独学无友,进步自然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正如契诃夫指出的:“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按优、中、差搭配,编成六人小组,全班共九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斯宾塞语)。这样,教学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重点、难点 ,就以六人小组开展讨论;六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就在全班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在小组学习中优生能起到“小先生”的作用,对学困生、潜能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机会,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则又形成了平等的竞争伙伴。课堂讨论如此,基础知识竞赛、读背课文、智力游戏、抢背抢答活动、作业完成、出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编班刊等,都以小组进行,使得六人小组成为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小组式合作学习明显优于个人学习,因为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深化认识,加速语感的形成和优化。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培养语感,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00第1期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4、王尚文 《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何贤景 《语词・语境・语感》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年
6、韦志成 《语文教学情境论》、《语文教学艺术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7、《悟学理念》贵港农村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