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财政税收 >> 浏览论文

会计类资格考试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4月15日
摘 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需求。通过分析会计类资格考试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冲突,调整教学理念,改革培养模式,以期实现高职教育与会计类


摘 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需求。通过分析会计类资格考试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冲突,调整教学理念,改革培养模式,以期实现高职教育与会计类资格考试无缝对接。

关键词:会计资格考试 价值评估 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F233,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134-02

一、会计类资格认证考试的界定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针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资格考试进行了调查,该调查包括29种资格考试(国内15种,海外14种),共获取1755个有效样本,根据不同学历和年龄的知名度排名,调查结果如表1。

调查结果显示,以学历为划分标准,不同的学历群体对同一项会计类资格的认知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除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上岗证)外,中级会计专业资格和注册会计师在本科学历的知名度最大。国外相关资格的知名度随着学历的提高而增大,在大专以下群体的影响力最小。以年龄为划分标准,除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上岗证)外,注册会计师货和ACCA对25岁左右年龄群体的影响力最大,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和CIA对30~40岁年龄群体的影响力最大。

在各类资格考试的价值评价中,名列前茅的是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ACCA、CFA、注册税务师。不同学历投票人公认注册会计师是最有价值的考试资格。值得注意的是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执业资格的价值比较得到大专及以下投票人的认可,而其总体价值排名在第11位。本科及以上投票人对ACCA、CFA、AICPA认可度比较高,大专及以下投票人对海外财会资格认可度趋同。

二、会计类资格考试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冲突

(一)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冲突

高职院校一般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财务管理专业立足于会计,高于会计,对专业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又需要很强的操作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制定以职业为导向,突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操作性很强,大量减少理论课程课时,削弱了财务会计理论。

财务管理专业由于其独特性,需要在融会贯通财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一部分金融、法律和管理的知识。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与会计专业的学生考取相同的资格证书,导致一部分高职院校完全借鉴会计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相比于会计专业广泛而薄弱,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初级技术职称的通过率低于会计专业。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但仍然难以提高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以及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之间的冲突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最近几年兴起,课程设置受会计教育体制的影响。会计专业历史悠久,专业课程科目较多,各课程之间的知识存在交叉重复,导致课堂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分散在各专业课程之中,需要学生对平时的课程进行提炼,甚至花费更多的时间重新自学专业资格考试的教材,或者报名参加各种考证培训,导致教育资源和学生精力的双重浪费。

(三)高职教育目标与会计资格考试能力要求之间的冲突

面对快速的国际化进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对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会计准则的国际接轨,引进国外的各种专业技能考试,同时一些权威的资格考试(ACCA、CFA等)是全英文的教材和考试形式,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清晰阐述观点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相对较弱,更是增加了考证的难度。其次,一些高难度的资格考试周期较长,需要采取阶段性的课程设置。例如,注册会计师分为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两个阶段,专业课程的周期最长是5年,综合阶段增加了英语的测试。同时,全程采用计算机考试,使课程体系需要融合职业道德、会计、商业、金融、管理、税务、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发展,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考虑更加长远的规划。

三、会计类资格考试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

财务管理是会计学科的延伸和发展,以“厚基础、宽口径”的优势很快受到用人单位的追捧,就业率超过相对成熟的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相对独立学科,各种会计类职业资格考试这只“无形的手”,对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产生巨大冲击,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将考证与财务管理职能设置课程体系融合又不影响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实现课程与职业证书无缝对接

为提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财会类专业,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上岗证)作为取得毕业证的必要前提,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考试作为能力目标考核。采取分阶段的课程设置,既给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第一阶段:基础阶段,突出会计基础知识的原理和精髓服务于会计上岗证的考试;第二阶段:拔高阶段,自编教材揉合资格考试内容,增加对会计准则中实务操作的解释,开设《初级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等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第三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通过会计综合实训和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以财务管理能力框架为指导,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据,提高教育质量

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就业渠道广泛,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财会专业已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需求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如何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和处理、分析数据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应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集合行业(企业)实际用人单位、全国高校商学院联盟等共同探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问题,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胜任能力体系,优化教育体系。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三)探索科学的、有效的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把教学的过程从传统的教育环境中解放出来,让企业入驻学校,校企合作共同研讨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通过适当调整、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建立企业教学基地,学生去企业教学基地短期实习等手段,实现教学与企业接轨;还可以全面引进一些优秀的企业,引进对方的运作模式,让学生熟悉公司的经济业务编制模拟公司概况,甚至创办高校财务咨询企业。这些办学模式将教育重点从“应试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推进教学与资格证书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巧良,宋颖超,赵环.会计类资格考试对会计专业教学的冲击与对策[M].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9):38-39

[2] 魏艳华.职业资格考试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如何对接[M].教育论坛,2012(2):154-155

[3] 杨忠智.高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思考[M].财会通讯.综合(上),2013(2):49-51

上一篇:基于BSC的WR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过程构建
下一篇:如何夯实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