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民只能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传统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尚难以独立承担农村居民的养老重任。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当前解决我国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农村 养老 老龄化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168-03
一、前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养老问题逐渐普及和推广。但是城市等一线城市对养老问题了解和认知较详细,而对于农村对于养老问题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这就造成农村养老问题的困难。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是农村新型医疗制度也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造成了目前农村养老、缺乏必要的保障。为此,我们以四川省中江县集凤镇、苍山镇等周边村镇中4000余老年人为对象,抽样317份开展了主题为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关于养老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实际情况,掌握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问题的认知程度,并希进一步探寻当前解决我国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措施。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以在中江县集凤、苍山镇等周边村镇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调查问卷》调查表作为调查工具,本次问卷发放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累计发放问卷共350份,经独立完成收回问卷317份(研究对象的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经审查,有效问卷为317份,有效回收率达90.5%。回收后采用spas17.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采用综合分析法和X2检验方法,如果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则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调查结果
1.农村老年人对老龄划分界定的认知情况。农村老年人基本对老年人年龄的分界不清楚,正是由于我国老龄化的复杂化和层次化,以及农村老年人对于我国养老政策的认知缺乏,普及度不够,仍然存在许多的盲区,这让农村老年人对于老年人的法定年龄界定模糊不清。
2.老年人养老地点的选择。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53.9%的老年人在家养老并与子女一起居住,有35.6%的老年人在家养老不与子女一起居住,只有5.7%的老年人在敬老院养老,还有4.1%选择了其他。我们调查的主要地点是中江县及集凤苍山等周边村镇,由此初步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大多选择在家养老,因为我们针对的对象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没有经济来源所以与子女一起居住。而一些没有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更愿意自己住。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即为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
从问卷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极少数的老年人选择去敬老院,大家对敬老院的印象都比较模糊,甚至一些乡镇并没有敬老院。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家对敬老院的认知就是一些生活无法自理的人才去,而他们对敬老院的评价并不高。就我们采访的一些农村的老年人很反感提到去敬老院养老,因为条件和传统观念的限制,他们觉得去敬老院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另一方面来讲,敬老院是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近年来却频频出现关于敬老院的负面新闻,比如环境差、护工虐待老人等,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只有极少部分的老年人去敬老院养老。
由于90.2%老年人系在家养老,要么与子女一起居住,要么不与子女一起居住但都距离不远,因此,对子女探视的期望没那么强烈。或者说,子女本身都可以经常聚在一起,子女本来就普遍都是“常回家看看”。
3.关于农村老年人兴趣爱好问题分析。老年人爱好较为单调,基本以棋牌为主,对于农村老年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社会现状的成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其一,这类老人大多为留守老人,儿女常年在外务工,仅仅给予老人生活费,让老人感觉孤独;其二,农村由于田地广大,家家户户距离较远,不利于邻里交流;其三,政府的养老政策力度不够,难以满足部分老人的生活开支。
4.对农民老年经济来源的认知。通过随机调查以及后期结果统计及数据整理,从整体上看,(1)依靠退休金作为生活生存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人数最多,但和另外几个选项相差不大,差距只在几个百分点之内,尤其是依靠退休金和自己劳动这两项仅相差两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自己劳动、退休金、子女提供和其它约各占1/3。(2)依靠自己劳动。退休金和子女提供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老人比例高达94.3%,说明了这三类经济收入方式是老人们安养晚年资金来源的重要和普遍方式。(3)依靠自己劳动和退休金作为经济收入来源的比例占66.6%,说明了2/3的老人是直接通过自己的来养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没有成为子女的负担或者加重子女肩上经济负担。
5.关于当前生活的满意度。88.3%的受调查老年人对当前生活表示满意,其中“非常满意”24.9%;比较满意63.4%;表示不满意的占10.1%,其中“不太满意”8.2%、“很不满意”1.9%;另有1.6%的人放弃选择或作多项矛盾选择。
6.对于当今养老惠民政策的客观了解程度。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于2000年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达1.78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3.3%。近几年我国老年人以每年86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据估计至2051年要达到4.6亿左右,老年人口将是少儿人口的两倍。由此可见,养老政策是一项非常值得关注的民生问题。我们在中江县进行的调查中得到数据显示:只有4.7%的人不了解我国提供的相关养老政策信息。由此看来,绝大多数老年人口对现行的养老政策还是有了解的,调查人口中,只有30.1%的人认为现行的政策是非常惠民的,另外有53.9%人为现行政策惠民程度只达到还可以的程度,而有11.0%的人口认为现行政策不够惠民。
7.关于养老政策的改善问题。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的结果表明,61.8%的人希望政府能在现有养老金额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提升。这样的建议无疑是最直接、最深入人心的。现在的中国通货膨胀速度加快,养老的金额应该要保证基本的生活消费。所以提高养老金额是优化养老政策必要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报告显示17.4%的人希望能增加、完善养老机构。
四、调查对策建议措施
1.农村老年人对老龄划分界定认知不一,还需要政府大力的引导和扶持。
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家庭养老保障的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日渐增多,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的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这使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强,尊重老年人对自我养老地点的选择。
3.呼吁儿女应该多陪陪父母,尊重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关心,而不是生活费而已;呼吁农村的基层干部们做好宣传工作,维护并且促进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们希望国家能够更加重视养老问题,政府能够加大养老金的发放力度。
4.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老年人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强化土地保障功能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加强养老支持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化。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设施, 规范业务操作,提高经办人员业务素质。
5.及时宣传新政策,让农民切实感受新农保的惠民之处。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与增强农户对当今养老惠民政策的了解程度,增加接受新知识、理解新政策的能力。
6.扩大养老服务的范围,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至少争取每个乡镇能有一个福利机构。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占老年人总人数的2%,远低于国际社会通行的5%~7%。培训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理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技能逐渐退化,各种常见病、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所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明显提高。除此之外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也需要加大,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每一分钱都是用在老人身上。
总之,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结合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建议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逐步解决我国农民养老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小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大众科技,2006
[2] 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安徽农学通报,2007
[3] 杨秀萍(导师:毕红静).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长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