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公共管理 >> 浏览论文

工作满意度视角下江苏高校引进“海归”教师的管理模式探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6年03月12日
摘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根据高校在管理“海归”教师时所面临的问题,分析研究了对策。同时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海归”教师的优势,建立高效的教师管理模

摘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根据高校在管理“海归”教师时所面临的问题,分析研究了对策。同时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海归”教师的优势,建立高效的教师管理模式,以实现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学校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高校 “海归”教师 工作满意度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建设学校师资队伍,国内各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不断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由于其地域特点以及省内高校较为集中,成为很多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后工作的首选地点之一。近年来,江苏高校教师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比例日渐提高,特别是近五年以来,新引进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比重持续上升。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海归”教师的引进问题,对引进后的管理问题却关注不多。因此,从工作满意度方面来探讨“海归”教师的管理模式和队伍建设,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海归”教师的特点
  一般来说,“海归”教师有以下特点。第一,在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家庭因素的作用下,他们愿意选择回国工作,其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和文化归属感。而且近年来国家对留学回国人员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各个高校也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具有竞争力薪酬体系,更推动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第二,“海归”教师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学术能力也越来越强。以东南大学为例,近三年所引进的“海归”教师中,博士毕业学校排名全球前100强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综合学术能力也有较大提高。第三,具有良好的海外学术背景和海外学术网络,为国内高校对外学术交流发展起到了“桥梁”作用。第四,他们自我期望值比较高,更希望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海归”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
  一般来说,工作满意度是指工作者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程度,它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是工作者比较薪酬、工作环境等方面组合的期望值与实际值后,得出的综合评价。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很多,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物质与精神回报,成长与发展回报,工作支持,学术支持,生活支持等等。以东南大学近年来引进的“海归”教师为例,我们从性别、年龄、在国外生活时间、生活支持等几个维度来分析“海归”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评价。七成左右的教师对工作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但也有少量教师对工作满意度评价较低。
  从性别来区分,男性“海归”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评价要比女性“海归”教师高。原因大概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女性可能更为重视工作中的社会因素,追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所以她们更为在意生活支持、管理文化等因素;而男性则侧重于工作中自我价值体现,所以他们对生活支持、管理文化等因素期望较低。第二,在目前我国各类组织中,男性一般会比女性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工作中也更容易受到重视。因此,相比较女性而言,男性更容易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工作满意度评价自然也就比较高。
  从年龄来区分,“海归”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曲线会呈现U型。也就是说,一开始的工作满意度会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减弱,超过某一个阶段后,满意度又开始逐年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一开始刚获得这份工作时,会有一种独立、自豪的自我崇拜情感,以及珍惜工作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们的事业心、责任感逐渐增强,期望获得较高的工作支持。但是现实中的工作支持、学术支持毕竟有限,而面临的困难却在增加,此时的工作满意度就开始下降。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教师个人对于工作支持、学术支持的期望没有那么高了,但是由于资历的提升,实际获得的工作支持、学术支持反而变多了。因此,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又开始上升。
  按在国外生活时间来区分,一般来说,在国外生活4至7年的“海归”教师们的工作满意度评价会相对较低。少于4年的,对于本土文化认同感还是比较强烈的。回国后,高校这个平台能带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对于未来他们的预期比较高。而大于10年的,通常都是或者在国外有着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或者已经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在国外一般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或者较深的工作资历,回国后大多会受到特殊的礼遇,获得的工作支持会比较多,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因此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评价会比较高。剩下的这部分人群,虽然工作能力、学术素养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在国外生活时间比较长,回国后不能很快适应国内的工作氛围和生活环境,而且资历背景毕竟和其学术领域专家有一些差距,获得的工作支持不会很多,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评价就会比较低一些。
  三、高校对“海归”教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以东南大学为例
  (一)对“海归”教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在对“海归”教师的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比如: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国内的工作生活方式,要去应对国内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配偶的就业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国内高校在管理“海归”教师时,不能简单地沿用以前的老方法,而是要有针对性。现在国内高校在“海归”教师的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人才引进与实际需求不是非常吻合。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的工作规划和所在院系的工作规划不是那么契合,或者他们的成果没有达到院系对他们的期望。第二,“海归”教师对高校现行管理制度适应较慢。现在各个高校的教师管理制度已经在进行改革,针对自己高校本身的特点,给教师们开辟了各类绿色通道。但是,在调查中我们还是发现,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非常全面地反映教师的学术能力,行政性的事务太多,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和时间。第三,整体环境的功利性较强。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海归”教师认为,现行的学术评定标准具有较大的功利性,只注重短期效应,不注重长远发展。
  (二)管理对策――以东南大学为例
  近年来,在东南大学引进的人才中,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大大增加。一方面,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学校现行的人才管理制度带来了改革的动力。   在招才引才方面,学校设立了学术特区,学术特区在引进人才方面有着比较大的自主性。其他院系则由学校先确定一些引进人才的基础条件,由院系对应聘者先进行初选。初选通过后,再由学校的专家评审组进行最终评审。对于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校给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比如条件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千人计划”或者“青年千人”,其他的则可根据自己的成果评定,提前享受副高或者正高的待遇。
  在用人留人方面,学校为了给引进的高端人才一片成长的沃土,从校领导到各个学院,都非常重视人才引进的软环境建设。学校人事处积极开拓思路,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软环境。此外,人事处还协同学校其他各个职能部门,改革入职流程,简化各项手续,想方设法解决“海归”教师在科研、教学、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得教师们在学校能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去。学校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希望海外高端人才能在学校的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达到互助双赢的效果。
  四、对高校“海归”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江苏各个高校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非常重视,对于“海归”教师也都出台了相应的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制度政策和各类教育资源,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多渠道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首先,高校从校领导到学院都要高度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其次,在人才选择的过程中,既要多渠道引进人才,又要对人才进行严格的甄选,尽可能使所引进的人才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在引进人才方面,可以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利用海外媒体、网络、国际交流合作等时机,发布公开招聘人才的消息。在甄选人才方面,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选拔的标准不能仅仅局限在学历、专业知识,应该更加的科学化和综合化,能力、经历、学术品格等方面都要纳入评审标准中。
  第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对人,用好人,是高校教师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首先,针对“海归”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内,考核标准可以略低。这样,“海归”教师可以更好地熟悉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尽快地融入新的工作中去。其次,学校和各学院可以根据不同人才的不同特点,安排相应的工作职务。同时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使“海归”人才更好地适应自己教师这个身份。再次,采用柔性用人机制。一方面,允许人才在一定范围内流动,比如跨学科合作或者相近学科的人才流动。另一方面,鼓励“海归”教师加强与本学科研究前沿的学科联系,鼓励他们参加国际会议或者去海外任访问学者等等。
  第三,实行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现在全国很多重点高校所采用的“非升即走”措施就是其中之一。学校给教师更好的平台和更优惠的措施,如果讲师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完成晋升副教授的目标,就必须离开学校。这种措施打破了原来高校铁饭碗的制度,给教师增加了学术压力。对于成果特别突出的教师,可以有破格晋升的绿色通道,保证了人才竞争的活力,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
  “海归”教师队伍的壮大,既提升了国内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也给国内高校的管理制度改革带来了挑战。如何用对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各个高校需要特别关注的,也是未来高校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徐笑君.“海归”:高校人才管理重中之重[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

上一篇:大学生互联网微创业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