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的内容广泛而丰富,深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观群众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强大的影响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促进了城乡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群众文化开辟了新的天地。
一
要处理好管理和放开关系,确立服务的方向,使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有机结合。
基层单位的经营权、自主权,如果真正掌握在文化组织者自己的手中,那么群众文化事业发挥的特色,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收获丰收的成果。摆正文化馆站与市场的关系决不是一句空话,在市场经济的渗透下,文化馆站的工作无疑要打上商品经济的印记。但是文化主体的性质不能改变,它既要适应市场规律,又要坚守自己的文艺阵地和发展方向。要发展文化部门与地方的关系,文化工作不能高高在上,应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文化产品不同于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并且讨价还价。对于市场意识、因素的培育,领导有效地管理、科学的方法,人才、作品的较高科技含量,有利于地区性群众文化功能的整体发挥和队伍的有机配合,使文化经济的运行进入正确轨道。
二
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把应有的权力下放给文化事业(企业)单位,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文化主体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把市场经济的要素引进到文化工作中,在社会发展中重新建立主体意识,充分表现出独特的功效和无法取代的价值力量。巧妙地把文化、道德、教育系统工程运用于服务中,拓宽渠道、勇于创新,使之与经济发展同步。
我国经济的速度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人们腰包鼓了、头脑却空了的现状,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精神饥渴大有人在。他们盲目地进入消费层,道德观、人生观跟不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有的人心态扭曲,黄、赌、毒无所不好,连贪占国家和集体的财物也变得理所应当。价值观的失衡,使不少从事文化创作的人员心灰意冷,立场动摇,加之文化人多数属于工资阶层,如果放弃了对文化工作的热爱,何以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失去了积极地引导、去其糟粕、提取精华的功能。
三
群众文化的特殊功效在于寓教于乐,更在于它的广泛性。提高人民知识水平、欣赏水平,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如何运用好服务的手段,让群众文化对人民群众有吸引力,使他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主要是工作效率的问题,热爱自身的工作性质是必要的,热爱来源于群众中的群众文化更是必要的。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我们是否感受到一种危机,文化断层能否在我们的奋斗中弥合,文化建设的队伍,应该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要不断地寻找新途径,使群众文化工作少走弯路,实现自身的价值。何况没有大众化的群众文化,或丢失了它的独特性、广泛性,也就动摇了社会存在的基础。
四
可以肯定,群众文化事业不能全部推向市场,这就给管理层提出一个课题。只有经济的头脑,而文化水平低下,决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素质低劣的文化干部也与现代化的要求相违背。文化场所的被挤占,甚至消失,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创办“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创收举动,却不能脱离文化馆站。文化工作者直接肩负着全体人员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肩负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导向作用。因为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是从传统文化中发展起来,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有着丰厚的根基,文化馆站挖掘和保护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广大群众中发扬光大,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使群众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地发展起来,防止那些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艺术作品粗制滥造、任意降低艺术标准的现象。
如今的群众文化,不再是为时事服务的小打小闹,而应该是为时代服务的常规化与大制化,尤其需要加大文化、科技、艺术的含量,群众自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开创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的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