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哲学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6月02日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逐渐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势必会威胁核心价值的社会影响力,弱化核心价值的社会功能,价值哲学研究由此而兴起。从价值哲学研究的几个前沿热点问题着手,审视价值哲学研究与构建和谐社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逐渐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势必会威胁核心价值的社会影响力,弱化核心价值的社会功能,价值哲学研究由此而兴起。从价值哲学研究的几个前沿热点问题着手,审视价值哲学研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透视价值哲学研究的意义,从理论层面上寻找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良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价值哲学 核心价值 和谐社会 从“十五”期间以来,人们极大地关注和重视哲学研究的“价值论转向”问题,富有创造性地从实践基础上重建价值哲学。本文试从价值哲学研究的几个前沿热点问题着手,从理论层面上寻找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良策。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价值哲学研究 随着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问题不断地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自然是否有内在价值和主体性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时代,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受人类中心论的影响。在这种价值导向下,关注人的利益与价值远远高于关注自然的利益与价值,人是为了满足自身及其后代的利益和需求而履行保护自然义务以及其他的义务,所以那时候的价值哲学研究在于主张和关注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程度利益的获得。 然而随着“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的价值的深刻影响,人与自然进入一种非平衡的发展状态,生态系统被破坏、生态问题加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逐渐关注和重视自然的价值。进入21世纪,逐渐产生了与不同于“人类中心论”的“非人类中心论”,它在后现代范式中被建构出来,主张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并确立新的价值主体――自然界,强调把人的价值与尊严延伸于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把人类之外的生物、自然物看作具有等同于人类的价值对象,因而是将对人的价值哲学研究扩展为对自然价值的“泛价值论”的价值哲学研究。因此,价值哲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分歧与争议。“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哲学研究在研究客体上发生了变化,认为大自然才是最高的主体,非人存在物亦有不同程度的主体性,从而有其内在价值和权利。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的理论,认为“自然价值”是自然对于整体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价值哲学研究呈现出对内在价值理解的不同,以及人是否是价值的唯一载体的争论。 其实,“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存在相通的介质,从价值哲学角度而言,“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非中心主义”能够实现辩证的对立统一。即人作为能动性的主体,在实践中把人自身的价值尺度与物的价值尺度真正地统一起来,追求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以全人类全面发展为本,就是坚持人类价值的本位性,统一人与物的价值尺度,坚持公共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而将人的生存与发展利益、整体和长远利益作为价值哲学研究的目标,这也是价值哲学的归宿和内驱力。因此,以人为本的价值哲学研究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在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中体现出来的。 接纳价值的多元化与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统一 在全球化发展浪潮中,全球文化呈现多元化面貌,多元文化之间呈现的冲突与融合,其核心是价值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和融合,价值多元与价值观的泛化成为发展趋势。具体而言,全球化将导致全球社会结构从领域统一到领域多元的转变,进而促使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四大领域中价值的多元化发展。对于我国处于转型期而言,价值哲学研究面临的客观状态为:多元价值的泛化与主导价值的集中统一的冲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民族化与全球化的价值冲突,社会心理与社会理性的价值冲突。 面对多元价值的泛化以及消解价值冲突,价值哲学研究应持有宽容接纳的态度,在认真地对待价值观的“主体性”的同时,还要承认与接纳价值的“超知识性”与“多元性”,促进社会主义多元价值的和谐与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和而不同”,维护社会安定与稳定,同时促进社会文化、社会思想的繁荣与自由。从实践论角度而言,价值哲学研究应该走向一种超越民族主义立场,从人类主体的高度和人类的价值视野来思考各种问题、谋划共同发展、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在价值多元化的现实面前,价值哲学研究从人性与文化视角解除当代价值的冲突,突出和彰显人文生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于个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实践具有正确与健康的引导作用。因此,价值哲学研究在接纳多元价值的泛化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人的客观存在及其实践活动是价值世界的核心,回归以人为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弘扬人文精神,极力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统一,突出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社会影响与主导地位,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和尊崇劳动等观念的深刻内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建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价值观,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地位。 价值哲学研究在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统一的作用,还在于调整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辩证关系,促进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机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与体制下,“价值”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甚至相互冲突,个人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也呈多样性,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互冲突,进而影响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作用。由此可见,价值哲学研究应注重在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前提下,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紧密地统一起来。 从知识逻辑到问题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 价值哲学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独立的哲学学科以来,发展至今人们逐渐意识到价值哲学只有从问题出发才能获得自身发展。价值概念本身在尼采那里突现出来,并为现代哲学确定了一个方向――把价值问题作为中心问题来研究。由此可知当代价值哲学研究不再囿于价值问题进行价值科学形而上学的思路发展,而是转而对实际思想和实际生活的张力逐于极度紧张的现代性问题意识进行展开,基于社会历史的现代化,价值哲学研究逐渐从知识逻辑走向问题意识。现代化背景下的价值哲学研究正努力寻找与探索一种具体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如何在一种新的哲学立场上来克服人类文明的危机,从而重建人类的价值理想。 显然,价值哲学在问题意识下重构人类的价值理论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情境与实现情境,对于目前我国而言,价值哲学研究的重点目标在于关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系统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中进行审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与发展。具体来讲,就是价值哲学研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判断、道德选择、价值取向提供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努力克服物质生活富有而精神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确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次价值论转向――走向实证研究 发展至今,尽管价值哲学研究在西方哲学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明显的价值论转向,即古希腊由自然哲学到伦理学的转变之中,以及19世纪中叶一种自觉的以价值问题为研究主题的哲学理念的产生,目前价值哲学研究正面临第三次价值论转向――从实践基础上重建价值哲学研究,但是价值哲学研究依然未建构科学的价值论研究方法。有学者认为21世纪价值哲学研究发展的关键是价值论研究方法的发展。从价值哲学研究之实际来看,加强价值论研究方法的科学发展是价值哲学研究重要的前沿问题,就目前国内价值哲学研究而言,主要面临两个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价值哲学研究目标上与具体的蕴涵时代价值的人文学科联系不紧密,二是价值哲学研究方法无法超越传统知识论思维方式的惯性。由此可见,21世纪的价值哲学研究要获得新进展,实现第三次价值论的成功转向,则必须与具体的饱含社会主流价值的人文学科建立密切的联系,逐渐从实践过程中汲取精华和营养。同时在处理价值问题上,价值哲学研究应该具有以生活世界为核心和理性依据进行实证性的研究过程。这也就必然注定价值哲学在研究方法论上需要不断走向一种创新和探索,即逐渐跳跃传统的认识论框架,将研究延伸至“实践”并以实践概念所体现的生存现象学方法来透视价值的深刻性与鲜活性。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无疑是目前价值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有利选择,引领价值哲学研究走向一种新的探索道路,即从理论迈向实践,并且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解决和处理了从对立走向融合。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是价值哲学研究由知识逻辑构造的问题意识到时代现实存在的问题意识的桥梁。21世纪的价值哲学研究不再是按照西方“价值哲学”的理论范式,这样会致使价值哲学研究中的“价值”概念抽象化,进而空泛于价值哲学与人本身。因此在我国价值哲学未来的研究与发展中,追求实体与实践的意义是必然的趋势。因此,通往价值哲学的主题,并非只有西方哲学一条理论路径,还存在实践探索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