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创设源于生活的化学教学情境正是以这一理念为宗旨,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促教,让学生主动发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大量详实的案例就充分挖掘、提炼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及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生活化 化学教学情境 创设
新课程积极倡导建构焕发生命力的有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重心是学生,特点是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提高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使学生得到和谐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主动地发展,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首先得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生动起来。
化学教学中创设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一方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中来,联系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把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去指导现实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升华学识,从而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
1、充分挖掘、提炼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1.1 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更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将学科与学生生活相融通创设情境,如日常生活中一副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件有趣的化学事实等,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
【案例】“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引入:PPT播放: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主人公去参加同学的聚会(画面上出现美酒、酒精炉),推杯换盏,其乐融融。酒席散后,他一边回味着刚才美酒的滋味,一边飘飘悠悠驾驶着自己加有乙醇汽油的小轿车……交警发现了,示意他靠边停车,接受检查。酒精测试仪上的数字显示他属于醉酒驾车(画面上显示酒精测试仪),他的车被扣,他沮丧极了。这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他踉踉跄跄在雨中蹒跚而行……(配有相应的画面)。走着走着他晕倒了。他被紧急送往医院!进入医院,一股强烈的酒精气味扑鼻而来……(医院画面)护士在他的手臂上涂了碘酒,给他输液。他在发烧,医生用酒精为他擦拭身体进行人工降温。
本案例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入,配上幻灯片中精美的动画、视频,深深吸引了学生,故事情节合理、紧凑,将乙醇在生活中的用途恰如其分的穿插其中,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1.2利用熟悉的材料,创设更直观的教学情境
【案例1】在“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节的教学中,我预先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印有成分标签的口香糖、火腿肠、方便面、果汁饮料等包装纸,并从图书馆借来几本化学化工词典,上课时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本词典,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统计、分析其成分,根据词典查找各种成分的作用、性质和危害,讨论、总结并交流。学生探究和交流的热情很高,他们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课本和分析讨论不但对添加剂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也对过分钟情于方便面、火腿肠及饮料的“快捷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2】人教版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片断:
教师向学生提供四组道具,第一组是一些小西红柿和牙签;第二组是两根毛线;第三组是从学生手中临时凑的四支铅笔;第四组是课本“实践活动”栏目中的一张纸条。学生依次选择道具,参照课本的比例模型搭建甲烷分子。学生热情高涨,可在搭建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小西红柿当做中心碳原子,用牙签在上面插出四根碳氢键,插出的角度五花八门;两根毛线要抻成正四面体角度,两只手不够用,甚至用上了牙齿,有人想到了合作,终于成功……尽管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学生愉悦的享受了这个创造过程。
本案例中教师摈弃了以往所用的球棍模型教具(每个球上的眼已经固定),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由于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对刚刚接触的有机化学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利用社会实践创设教学情境
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真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一项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一则生动的有关能源或环境问题的报道等,都能使学生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形成综合的科学观。
【案例】对氯气一节的教学,我通过一则新闻报导材料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导课,并配有记者专访氯气泄露事故的视频,然后结合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一些驱动性问题:
(1)公路两边小麦枯黄原因是什么?
(2)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水为什么?
(3)泄漏的槽罐被吊进附近的水塘,为什么又要加入生石灰?
(4)如果你恰好在事故现场,该如何自救?
感受此情此景,学生的好奇、议论、猜测油然而生,求知的迫切性得到强化,探究心理氛围已经形成。
1.4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创设更具人文性的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情入境,以情促知,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案例】关于“浓硫酸性质”的教学活动:
“亲爱的水:
每当我遇到你,我就有种沸腾的感觉,我全身会发出大量的热,因为我一直喜欢你。当我见不到你时,我甚至会在空气中寻找你的气息,我是多么渴望和你在一起。
其实我们很般配,我们都是无色的,虽然有时候我有些粘人,但我还是很稳重的。
我愿意在一个角落静静等你,永不变心,因为我是不挥发的,这点我比浓盐酸要强。
所以,水,请你不要逃避,就算你逃到有机物中,我也会把氢和氧重新合成你,因为我爱你!”
在学习“硫酸”时,教师先组织学生深情地朗读这份“情书”,然后演示关于浓硫酸性质的一些实验,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从“情书”中感悟和归纳浓硫酸的吸水性、黏稠、难挥发性、脱水性等多种性质。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也非常容易记忆。同时,学生在感悟知识、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原本对浓硫酸的恐惧感逐渐的减弱,反而产生一定的“好感”。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略情感教育,反思我的教学,我的教育,让我的课堂更具有人情味!
1.5利用生动故事或化学史料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如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趣事,有趣味的化学故事、化学史上关于化学家们的趣闻轶事、重大发现、著名实验等,都能吸引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活动中。
如介绍波义耳是第一个把植物浸取液做酸碱指示剂的化学家,指示剂的发明缘起于赠送给波义耳的紫罗兰不小心被盐酸飞沫沾上而变色。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发明可以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原来化学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
2、创设教学情境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恰当的情境能使化学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恰当的情境往往让课堂教学虚有繁华的表面。
2.1教学情境的全程性
教学情境创设必须要注意全程性,切忌只是“一现而过”。在实际教学中常见这种现象:通过“情境”导入新课后,“情境”随即就被丢在一边、弃之不用了,而后的教学内容、过程和前面所创设的情境完全无关,这种情境的创设是只流于形式的、失败的“伪”情境。
【案例】“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中,丹阳中学的李胜荣老师的设计就很值得借鉴:首先巧用“病例”情境,让学生见习“牙医”,在牙病治疗中获取化学知识,分析病例,然后模拟口腔环境,把培养皿想象成口腔,稀硫酸想象成口腔溶液—唾液,用Zn、Cu分别代表两颗不同的假牙展开探究活动,探明病因,最后再次模拟口腔环境,把苹果想象成口腔,苹果汁想象成口腔溶液,小刀、铅笔、牙签、铜钉等任选两种代表假牙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为患者开出“处方”。
高质量的“病例”情境成了实际课堂一条让人迷恋的小溪,他不是一用了之,而是一用到底,前后呼应,贯穿课堂始终。
2.2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学生学习知识,是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和进一步解释,并且还要使知识发生迁移和生长,因此,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2.3教学情境的可接受性
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也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化学教学情境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有层次、有梯度,便于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3、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创设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高尚、无私、纯洁的师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师生情感教育的基础。只有借助于爱的抚慰和催化,受教育者才会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放自己,谦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考性的倾听。有“情”的教育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3.2注重备课过程,捕捉“信息点”
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于教材中,而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每节课教学前都应认真钻研教材,提炼教材中的化学“生活化”元素,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生活化”元素,进而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即在进行教学时尽量由教材回归于生活,捕捉学生对生活关注的“信息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习惯。
3.3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
没有一定人文素养的教师就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没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教师,就不能将专业学术语言生活化,使学生爱上化学;不懂生活和艺术的教师,就不能是教学联系生活、艺术融入课堂。“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上大量积累、总结,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不断充电,关注身边事,以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它,不断升华,积沉。
总之,教师应时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新颖、生动、贴切的教育素材,创设化学教学的美好情境,陶冶学生情操,走进学生心中,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恰当地运用教学情境,艺术化地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产生和谐的心灵感应,从而达到师生教学相长、情感交融的教学佳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3
2.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3.江永玮 从生活经验到科学概念: 化学教学起点的教学策略.2009.11
4. 李胜荣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探析(B).化学教学.2010.3.39
5. 程亮斌 高中化学“生活化” 教学漫谈 考试周刊. 2010.13
6. 孙永奕 充分发挥情、知齐动,学用结合的教学情境(B) 化学教学.200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