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备课是教师在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并确定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以及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工作的综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如何将
备课是教师在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并确定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以及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工作的综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如何将备课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为它关系到是否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取得更大成效。下面就简要谈一下备课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的相关问题。
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给许多老师的感受是:备课重要,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更重要,只要衔接得好,课堂效率就很高。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上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这样做既无激情又无创新,很难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往往也只会死搬教条,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课堂教学要达到师生双赢的满意效果,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备好课,又要充分做好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做到掌握学情,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差异发展、科学发展。对于每一节课都需在衔接上多动脑筋,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对于情境的创设、寻找新知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切入点、如何设计学生课堂展示环节、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课前备课精心策划。我们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就一定要做好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备课与课堂教学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为了备课而备课,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写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课堂教学与备课“两张皮”,课堂教学并未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运行,谈不上衔接;二是备课不充分,对课程标准不熟悉,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资源挖掘不够,教材钻研不深,对学生原有化学知识与化学体验不了解,对教案不熟悉,边看教案边上课,生硬衔接;三是教学设计缺乏预设,或只强调预设,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同时又由于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课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对失当,或直接回避、机械衔接;四是备课也充分,但缺乏教学激情,缺乏生机与活力,不易激发每个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师生心理交融、情感衔接不够等等。我想,备课与课堂教学的衔接是否成功,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性:使学生初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有足够的联想空间,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备课与授课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课前收集制作有关资料。
这个过程是教师在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后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铺垫的有效方法。通过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激发了情感。
(2) 逻辑性:衔接要自然合理,把教案里的知识生动地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我们知道,教案需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思想内容等方面做总结和阐述,往往太过形式化,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然合理而且精彩的情境创设对自己的教案加以阐释和发挥。这种阐述和发挥自然应符合知识逻辑与思维逻辑。
(3) 趣味性:化学是生动有趣的,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做到新鲜奇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进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是必须重视的,但是教师上课如果仅仅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则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兴趣不浓,缺乏活力。学生学习是以课本知识为主,课本知识从感性的角度来讲是比较无味枯燥的,但是许多化学知识的发现是通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案例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而教师肢体语言的恰当利用,配套资料的交错渗透,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观察积累融会贯通,会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善于联系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努力避免枯燥的说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准确性:在授课过程中,问题的表述要准确,简明不含糊,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会感到字面上的困难,而感到自然贴切,同时还要适应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水平。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探究体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另外,授课时需要考虑两个目标,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通过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化学的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怎样通过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来适应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等。这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二是学法指导,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学习、思考、探究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化学实验课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课更重要。三是本课的情感、价值观意义的挖掘与激发。教师将怎样通过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做好这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然,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也是具有随机性的。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学生疑问的不断生成,认知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不断地做好衔接。尤其是教学进入质疑环节时,学生会提出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此时,不能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