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物理规律、建立公式和完善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物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各位物理教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应该高度重视,注重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是策略。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对物理概念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因此,物理概念教学在初中物理整个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告诉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坏。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究其原因物理概念没弄明白,对概念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体系,它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物理概念的建立、理解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对大量的物理事实和复杂现象经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归纳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一级的思维形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进行物理规律、理论教学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物理概念,不能理解特定的字词所代表的物理概念的含义,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可见,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对概念教学,我们物理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好概念内含本身,还要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心理状况、智能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设施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要有预知能力,预先设想有效对策,以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
一、克服前概念对学习物理的影响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感知到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便形成概念,它反映出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和特征。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生活概念,二是科学概念。前者的形成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过程,即直接知识的获取过程;后者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过程,即间接知识的获取过程。所谓“前概念”就是生活概念,它是相对于科学概念而言的,可以说它是科学概念的前身,它是完全可以升华为科学概念的。学生的“前概念”的形成完全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它是学生完全凭自己的对外部世界直接观察得到感性经验进行构建的,是没有任何人教他,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对这一事物的感性认识的概括,“前概念”具有原创性和自发性,学生们对他们能看得见、摸得着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都会形成“前概念”,这样的概念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虽然“前概念”是建立科学概念的基础和平台,但是他对科学的概念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如不加以及时引导,将干预着科学概念的建立,甚至在学生回答问题、解答问题时,“前概念”会马上表现出来,它对学科知识的构建会形成严重干挠。
二、设置恰当情景引入概念,是学生体会概念的引入的重要性和形成过程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抽象而建立的。必须通过日常的感知活动或观察实验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或者根据已有的经验事实,才能获得研究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这是物理概念的形成基础。
1、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引入概念。
例如:在学习质量的概念是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它们含有的木材的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容易判断出课桌含有的木材多,椅子含有的木材少;再比如然学生比较一桶水和一杯水那个含有的水多?一把大锤和一颗铁钉哪一个含有的铁多?等等我们为了比较课桌和凳子含有的木材多少不同,为了比较一桶水和一杯水中水的多少不同,比较大锤和铁钉所含的贴的多少不同的这种性质,我们引入“质量”的概念!对于课桌和椅子所含的木材、一桶水和一杯水所含的水、大锤和铁钉所含的铁,把这里的“木材”“水”“铁”统称为“物质”,很显然课桌和椅子、大锤和铁钉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同,我们为了描述物体的这些不同性质引入了“质量”这个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只有学生在了解了引入一个概念的重要性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时,他们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
2、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或者亲身经历引入概念
比如学习浮力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入:大家都有过在河里游泳的亲身经历吧?我们在游泳时是否做过在水下摸石头的游戏?当我们摸到一块大石头时,在水中不费多大力气就抱起来了,当我们抱出水面时却感到石头很沉,这是为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石头在水里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这是我们引入浮力这个概念:我们把石头在水里受到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是百分之百的农村孩子,农村没有游泳池,夏天河流是农村人天然的游泳场所,农村学生自小到大都在河里游泳洗澡,玩摸石头潜水的游戏是家常便饭,用摸石头游戏作为引入浮力概念的情景,学生既熟悉体会又深,对浮力概念容易接受理解也深刻。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屋里就在身边,我们就是时时刻刻在用物理!这也符合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三、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物理概念的外延即通常所说的概念的运用条件和范围。
学生只有在完全理解了物理概念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学习物理公式、规律、理论等一系列知识,否则物理学习将无法进行。
例如:在学习惯性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总是认为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没有运动的物体不具有惯性,对“惯性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或者认为“惯性是一种力”,其实惯性使物体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再例如有的学生常把内能和机械能混淆,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而与物体微观运动无关;而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它与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和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它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关。
总之,对于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根据就不同的概念采用恰当的方法,扫清学生学习障碍,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物理知识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