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英语 >> 浏览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应搭建文化桥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1年12月13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而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得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而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得到了体现。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悟该语言文化的内涵,接受该语言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培养跨文化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这种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与误解,从而产生语用失误,使交际失败的现象。如“How old are you? ”在中国打听年龄是很平常的事,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她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my secret. ”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是很不礼貌的。为了避免学生陷入“虽能发音,却不会说话(说话不得体)”的尴尬境地,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渗透跨文化意识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丰富的教材内容直接体现着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不但要理解、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还要精心备课,组织教学,适当地导入英美国家的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先从英语词汇入手,充分理解与挖掘单词的多重意义。在教“Animals”时,可以介绍一下,外国人非常热爱动物,并且喜欢养宠物,如我们讨厌的猪、鼠等都是深受外国人喜爱的宠物。这样,学生不仅学到更多的动物类单词,也感受到了西方人热爱动物的情感,同时增强了接近自然,保护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又如“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之犬”“走狗”“狗腿子”等,但在西方人眼中,狗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有“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a lucky dog. ”(幸运儿)等常用词汇。

 

在教“Food”时,当学生学习“hamburger”、“sandwich”、“hot dog”、“pie”等单词后,利用实物plate、knife、fork,让他们动手做一做,说一说,学习如何使用这些餐具,从而增强他们对西方饮食习惯和文化的认识。

 

二、以课外活动为主要途径 引导多渠道积累

 

1.节日主题活动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教师可以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如在Christmas Day(圣诞节)来临之际,教师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气氛。教师可让学生去查阅有关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图片、圣诞歌曲等,并由学生来一一介绍。同时,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做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的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不同之处。如赠送礼物时,西方人与中国人接受礼物的习惯截然相反:中国人对于别人赠送的礼物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不会当面打开;而西方人收到礼物后一般不推辞,首先表示感谢,然后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教师应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呈现多种多样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西方文化。

 

2.英语歌咏比赛

 

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挑选,让学生听听、唱唱、动动、演演,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然后,可在全校举行英语歌咏比赛,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热情表演,唱歌的唱歌,演奏的演奏,伴舞的伴舞。通过英语歌咏比赛的形式,不仅使全校师生沉浸在浓浓的英语氛围里,而且掀起了人人学唱英语歌曲的热潮。英语歌曲能很好的体现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通过学唱这些歌曲,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

 

除上述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英语故事会、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课本剧表演等,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文化感知,真实地体验异国文化。这些课外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积累跨文化底蕴,编织了一个立体多维的情境世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以校园文化为背景 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和从属性。简言之,它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愈来愈表现出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改造校园硬件设备,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如配套语音室、电脑房、图书馆、英语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等等。特别是校园网的开通,为学生提供和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学习英语文化的空间和舞台。对学生而言,无论是查阅资料还是交友、学习都变得十分便利。同时,学校还可以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如在每一幢教学楼、每一层楼面都贴上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格言等等,让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少先队、小组的力量,启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以此丰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如,通过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每月一期的英语小报、英语沙龙画廊、英语简报展、英语影院等形式渗透英语文化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总之,语言和文化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和谐统一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有意识渗透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点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上一篇:浅谈英语分层次教学
下一篇:小学英语新知识呈现应遵循的几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