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英语 >> 浏览论文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1年12月13日
随着生命化教学模式的提出,近年来,许多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体现“生命化教学”的特点,都期望自己的英语课堂充满生机活力,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从而

随着生命化教学模式的提出,近年来,许多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体现“生命化教学”的特点,都期望自己的英语课堂充满生机活力,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从而使学生拥有精彩的情感体验。然而,有些教师似乎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我们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我通过学习研究、探索体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关注“课始——导入、课中——呈现、课末——拓展”这三个环节,并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彰显课堂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一、关注“课始——导入”的新鲜感和实效性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果。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应达到二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即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学习任务的增多,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点,我在每节英语课始设计具有新鲜感的导入内容,让学生把“要我学”的心理转变成“我要学”。例如,在PEP Book 5 Unit 2 A Let's learn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chant”“song”“story”各一个,“chant”的内容围绕着“On Monday, I clean my room; On Tuesday ... On Friday ...”展开,“song”的歌词由“Monday, Tuesday ...”为主题;“story”是讲述阿凡提用“Monday, Tuesday ...”回答了一个难题。这三个设计对学生而言都很有新鲜感,肯定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如果不加取舍三个并用,将会花掉课前15分钟,反而显得不够利索,不能突出重点,导入时间过多,将影响主要内容的教学。为此,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chant”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内容,先播放“chant”两遍,随着和谐动听的音乐,我在“chant”播放过程中适时跟读“Monday, Tuesday ...”,让学生注意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加上多媒体演示的动画效果,学生也跟着打节奏,兴趣盎然,愉快的5分钟过后,自然进入新单词“Monday, Tuesday ...”的学习,使新单词教学环节的时间更充分。这样,课始的导入也不会过于琐碎,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不但有新鲜感,而且又有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为学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又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关注“课中——呈现”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这里所讲的“课中——呈现”的整体性,是指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均能得到发展;层次性,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的层次递进呈现。例如,我在PEP Book 7 Unit 3 B Let's talk一课的“课中——呈现”教学过程中,关注其整体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线索——为教室的书架购置新书,该设计具有情景教学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我利用本节课的线索,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学句子,并适时指导学生区分“where, what, when”三个特殊疑问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已学知识和新句型结合起来组成对话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编“自己的”对话,而不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师画好的框框里,最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本里的对话,读的时候为了强调“where, what, when”三个特殊疑问词的用法,可以让学生重音读“where, what, when”以及相对应的回答。这样,课堂教学一环紧接一环,难度一层更进一层,不但能全面顾及到全班上、中、下层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的特点,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都能从中获得提高,而且使学生在以后遇到“where, what, when”三个特殊疑问词所引导的疑问句时,也能正确区分和运用。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学中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我在“课中——呈现”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创设和谐、活跃的英语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利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由易到难的层次递进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用所学知识编“自己的”对话,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课中——呈现”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三、关注“课末——拓展”的艺术性和生活性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回归社会生活”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模拟生活场景,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课末——拓展”的艺术性,是指拓展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要有创造性;生活性,是指拓展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参与的机会。例如,在PEP Book 5 Unit 4 A Read and write 一课的“课末——拓展”教学准备中,为了巩固新知识,我本来设计了一个“招聘启事”,说明要招聘新班干部,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职位,用“I can ...”来推荐自己,准备请四位学生到讲台上分别说四项职位竞选内容,然后表扬这四位学生,结束活动。这个设计很有创造性,也能够在本课教学上进行语言上更深层次的拓展。然而,这个拓展似乎美中有不足——缺乏生活性,无法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经过反复思考,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回归社会生活”的基本理念,把“招聘启事”改为“竞选启事”,让全班学生各尽所能,推荐自己,竞选班干部。先让学生在自己小组里说,待学生充分准备之后,教师用班干部其中一个头衔让多位学生进行自我推荐,谁说得最棒谁竞选成功,教师评价和学生投票结合,得出结果。当然,课堂上时间不够允许完成整个竞选活动,那么其他的布置学生课后去写一写,交上来评价,得出最后结果。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兴趣十足,纷纷欲试,学习态度非常积极,并能够将这节课所学的句型“I can ...”加以实际运用,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它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参与的活动。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使全班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感受成功。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模拟生活场景,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把“I can ...”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得以升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研究——实践——总结,我受益匪浅。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效果是显著的。

 

我们本着“生命化教学”新理念,对着具有丰富感情的高年级学生,为了能给他们更深层次的发展空间,作为教师必须时刻为自己“充电”,时刻进行教学反思,设计更加适合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实施英语教学活动中,关注英语课堂“三环节”,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高年级英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如何巧设英语课堂练习
下一篇:浅谈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