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营造愉快教育氛围地理课堂,本人从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着手;把地理知识抽象事物形象化,营造愉快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会成功,体验愉快;利用活动和提高老师自身的形象等等措施融入地理课堂,把地理课堂营造成一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地理课堂、愉快教育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与个体的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愉快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能促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的运转,可以使人们提高行动的效率,起到推动的作用。夸美纽斯也主张“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课外知识很感兴趣,但是在课堂上却表现得极其消极。消极的原因是一些学生学习习惯差,没有培养起学习兴趣的学生;还有一些是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课外知识丰富,没有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兴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我们的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使学生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呢?我的体会是:
一、培养兴趣,创建愉快学习原动力。
1.适时联系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进行教学。
学生总是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时事热点由于具有较新的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西亚这一章之前,我联系当时阿富汗反恐战争为时事热点的情况,首先提出问题:现在正激烈进行的“反恐战争”发生在哪个国家呀?学生一致喊到:阿富汗!那么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呢?学生们便纷纷开始翻查地图,于是,很自然地进入了该章节的学习。再如,在讲巴西一节时,我对巴西国家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稍作评论,便使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借用诗歌,谜语讲解地理事物。
诗歌,谜语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比较特殊的格式、形式。他们能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到《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时,我选用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气温及热量的垂直变化,这使得地理事物更加直观、鲜明。还有,在讲“地图”时,我采用谜语导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天下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通过谜语,使学生形成轮廓概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地图特征、作用等的印象。
3、通过相关的历史故事来辅助学生记忆,理解。
地理事物和天下万物一样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正是过去的延续。在讲到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并提问;为什么非洲许多国家之间的边界会呈明显的几何图形呀?很多学生踊跃猜测。最后,我给出答案,造成这种疆界的划分主要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便于达成交易,就直接在地图上用尺子划分各殖民地的边界,从而形成了非洲许多国家直线边界的特点。大家恍然大悟。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除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外,还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天象馆、气象卫星观测站等科普基地,拍摄月球表面、太阳黑子等天文照片,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提高地理兴趣。经过一年的准备,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脑排版,自编了一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天、地、人》地理杂志,既提高了自己应用知识的水平,又使全校同学能一齐分享他们的成果与快乐。
5、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板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老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老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和罚,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地理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有趣的地理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6、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如:学生在学习天体的概念时,我就把宇航员当个例子来列举。上课时,我问学生“宇航员在地球上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回答:“不可以!”我又问:“在太空中,宇航员与宇宙飞船失去联系,而以很快的速度绕地球公转,那宇航员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笑着回答说:“可以!”,紧接着我又问:“过了一段时间宇航员穿越大气层与大气发生摩擦而成为流星还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大笑回答说:“不可以!”通过这样幽默的例子让学生永远记住了天体的概念。
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事物形象化,营造愉快氛围。
1、巧设比喻,便于记忆。
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将知识趣味化。我们可把足球强国意大利的主体轮廓图形比作一只长筒靴,而西西里岛比作一只足球;将非洲的轮廓比喻为一把火炬。再如,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可指着《一月、七月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因势利导:这弯弯的等温线是否更像一个安图享受的人呢?热时向冷的地方(高纬)跑(突出),冷时向热(低纬)的地方跑(突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因此,讲到“陆地地形”时,学生如何才能区别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呢?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投影出来,同学们在观察归纳后便都明白了。再如讲到“矿产资源”这一节时,学生对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比较陌生,我便将相应的一系列矿物标本呈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一时兴致高涨,很感兴趣。
三、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体验愉快
1、鼓励为主,给学生更多的肯定。
学生都渴望别人的了解,也比较爱面子,很多人害怕在课堂之上答错问题。所以课堂中,我很少点名提问。
一般是将较复杂的问题分拆成几个小问题,按列或排让学生依次作答,使每个人参与的次数和成功的机会大增;若遇到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不正确时,我会马上给予鼓励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克服不良的心理习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说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每一位,从而创设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情境。由此产生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求再获成功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同时不断运用激励性原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2、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对成功的渴望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成功。虽然时间比较少,但我们还是见缝插针组织了三次地理竞赛。比赛时无论场上队员还是场外观众,都全神贯注不肯放过主持人所说的每个字。如果本队选手答错了,马上传来一片惋叹之声,而一旦本队选手答对问题,便即刻欣喜若狂,呐喊欢呼,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3、具体对待,树立自信。
有个别学生由于小学基础太差,对学习地理产生较大的畏难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除了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之外;课堂之上,我亦会适时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他们所擅长的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如:在讲到“美国的工业分布”这一知识点时,我提问一个对篮球很感兴趣的学生:这是一道扩展题,请看这幅《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然后依次说出用以上主要城市命名的NBA各个球队的名称。当这个学生一口气说出十几个颇有意思的球队名称时,班中掌声雷动。多样化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探究不同算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方法,进行交流、争论、评价……这样,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收获成功,会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从各自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面对地图探索得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此时教师又为学生创设了说议算理、评析方法的空间。在学生们的互相评价中,引发了对所学知识的更深思考,同时学生反思出这些方法都是运用旧知识解决的,教师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和感悟到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遵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原则,依据初中地理“参与合作、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模式的操作程序进行教学,做到了“教师充分放手,学生大胆动手、动口”,始终把学生推向探究新知的前沿,通过自主探究与集体间的互动探究来获取新知。整节课上,学生在唱“主角”,他们始终保持主动参与合作、乐于互动探究的学习激情,“学”得积极主动。而教师则是一个“配角”,她有的放矢地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成了课堂上的主人,形成了一个师生共进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情感、态度等。也许有的学生在探究时一时还想不出,但他毕竟在参与;也许还有一些学困生一时还不知从哪入手想,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过组内一对一的帮助,他们也很快也理解了别的同学的想法,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尽管这样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和学生素质的因素的制约,课上仍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有些学生不会倾听、交流。他们表现得非常盲然,若无其事,好象他人的见解与自己毫无任何关系,交流意识淡薄,并且无良好的倾听习惯。面对课上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上下功夫,为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我准备从日常教学入手有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四、利用活动,引导愉快的行为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的去学习,这也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十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一心理要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我安排学生制作“小地球仪”、“中国地图”、“手抄报”等活动性作业,并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讲评。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讲到北美的“五大湖”时,我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五大湖形状简图,然后,要求他们默记五大湖的名称,先提问能够记住两个、三个、四个名称的同学,再提问记住五大湖名称的同学。这样,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没有畏难情绪,能够愉快地接受这些知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去寻找答案。如讲“非洲的地形”时,因内容多、不易记住,我就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非洲轮廓图。然后按高原、山脉、盆地三个地形区分成组,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填到黑板上,最后再填上几个小的地形区,填完后让其他同学判断正误。整个课堂都活起来了,而且还产生了小小的争议。这时我再出面解答出现了的问题,然后边画边讲了“东非大裂谷”。这样一幅完整的非洲地形图就完成了。因为是同学们自己填上去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原本枯燥的东西也因此而变得快活丰富了。
课堂上这些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及时的参与。所以,它能不断地引起和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五、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一个循循善诱的举止,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美好的愉快学习气氛,达到师生间的协调默契,将学生引导进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作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逐渐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作为地理科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处在改革探索时期,认识到我们肩负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重视地理学的愉快教学,勤于实践,一定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向玉琴.愉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1~68.
[3]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