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初中论文 >> 初中语文 >> 浏览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3月13日
 摘 要: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

 摘 要: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效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新课标的研究依托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课堂上灵活多样。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就中学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教师的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收什么,而是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让学生这个主体活跃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
  1、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对学生主要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应积极有效地提倡、鼓励、引导学生多疑、多问,使学生逐步养成爱问、愿问、善问的好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我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我是怎样知道的?”使其“于无疑处生疑”。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而对于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教师要适时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要把教学重心从“重教”转到“导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并不是说一堂语文课,教师又教会了学生读几个字,写几个字。一节课关键在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如同在战斗中选择正确了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开展多种形式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人人都有好胜心理,学生也不例外,比赛的开展正能符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我们的学生在竞争中往往是非常活跃的,就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语文教学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领会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可以采用分小组读、男女赛读等形式,比比谁读得有感情,声音最洪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2、设计各种形式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教师在开课之前的一段幕启,也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主要手段,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第一步,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为此,语文教师的导入也就成了一门艺术,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为:
  (1)由揭示题旨导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名不正,言不顺”,作者选题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因而标题常是文章的精义所在。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2)由故事、趣事导入 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的魅力。平时可以结合课文实际,从听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故事讲起,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学起来自然趣味盎然。
  (3)由制造悬念导入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戏剧电影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开讲制造悬念,使学生急于求知,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由于学生天性好奇,用问号来打开新课的大门,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也给学生的想象留下了艺术空间。
  三、鼓励质疑、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学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其主动发展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因此,不论学生提出问题或大或小,是对是错,都应该给予即时表扬和指导,同时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对课文提出不同于作者、不同于教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只有这样,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质疑求异的信心。并对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从而闪烁出不迷信权威的创新思想火花,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