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工商管理 >> 浏览论文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1月14日
 [摘要]教师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其知识基础、社会文化环境、学校环境、认知水平和信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其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生态化因素,对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现有的工商管理类教师在职业发展上存在

 [摘要]教师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其知识基础、社会文化环境、学校环境、认知水平和信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其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生态化因素,对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现有的工商管理类教师在职业发展上存在部分偏离理性、教师的主体认知和创造力不足等,阻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对此,提出改革教育体制、专家指导规划、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对策。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  教师职业  职业发展
 
  21世纪是人类从一个工业化时代瞬间迈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概念化时代的时期。信息化、概念化不仅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越演越烈。我国要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优势和机会,就必须具备大批高质量的、能够适应时代选择的国际化人才队伍。调查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绝对剩余,但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却严重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质”的欠缺方面。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尚有不足,未能在国际化竞争的大舞台上迅速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作为具体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教育路线、教育任务的教师应与时俱进,促进自身职业发展,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人才。
  一、我国教师发展及研究现状
  1.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急需向现代化改革转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经济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加明显,经济社会的地位日渐突出。经济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的时间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工商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后正式设立的),但此专业一经确立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所有大中专院校基本均开设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此外,更有以工商管理类专业命名的独立学校或学院。我国高考十大热门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位居前三,多年来报考工商管理专业的考生(包括本、专科考生)居高不下,报考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更是在各专业报考人数当中首屈一指。同时,直接或间接学习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已经接近1.5亿,直接或间接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与科研的教师人数也突飞猛进,截至2010年已超过45万人。
  在我国,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一般被认为是从大学开始的,但实际却是在大学毕业之后。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教师培养主要以短期培训班、集体听课、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形式进行,学习和接触到的是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方法而已。目前在国际上,以课程内容、教师为中心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正在经历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转变,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相互冲突的局面在短期内仍难以改变。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的传统教学观念与中国儒家思想相互推动,严重影响了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入和推广,诸如普遍受中国人接受的“知识就是财富和力量,不能与别人分享”之类的盲目排外教学观。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并未涉入深水区,并未实现教学的人格和社会的转向,只是片面地追求量变向质变的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以强力推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一些先进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略,如建构主义教学法、人本主义教学法在中国方兴未艾,但与此同时,它们又受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的阻碍。
  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关键在于继续教育。在严峻的挑战和剧烈的变革面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师职业发展关键在于继续教育。一般来说,教师的业余自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业余时间少、备课量大、作业批改繁琐、学习资源少、职称晋升压力、家庭方面压力等。因此,教师在职业发展之外的事情上所消耗掉的时间、精力远远大于自我对职业发展的反思和实践。传统的教师培训途径,往往忽略了对教育本质、教师本质、认知经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在质量和效果方面都远远达不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要求和该专业教师的预期目的。因此,虽然教师接受传统培训的机会较多,但是其本身的效果和对教师的影响微乎其微,合格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师在中国仍然很匮乏。
  3.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尚待深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教师教育研究一直是一个年轻的领域,虽然有一定的突破,但该领域的发展仍然非常缓慢。传统的教师教育研究主要涉及教学技能、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认知取向、本质、人格、信仰以及职业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发展和广泛的研究。
  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专业教学改革不仅要求研究教学策略,还要研究教师本身,探讨教师的态度以及如何实现观念创新等。从教师职业发展角度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有利于把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推向纵深,能够有效地应对传统和时代的挑战,有利于教师在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教学环境中脱颖而出,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学水平。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教师的继续教育不仅涉及教学技能和方法,也包含教师对教学实践和职业发展的认识、价值观念等内容。首先,教师的人格、认知和教学实践要以社会文化行为为准绳,同时也受国家和各类不同学校教育体制的制约。由于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的巨大差异,中西方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认识及其学习方法的理解差异较大,如西方人赞成“用逻辑和理性主导管理学的学习”,而中国人则奉行“经验和情感化的管理学教学”。此外,中西方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理解、教师本质、师生的角色与责任、教学策略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分歧。其次,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制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如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依照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规律,兼顾该专业教师发展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发展的措施,其教师职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就能基本上得到解决;反之,不良的生活与教学工作环境是教师发展的最大障碍。如若教育主管部门不顾事实,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则由于不同学科内在规律和对从事该领域的教师要求不同,教师较容易产生受挫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对科研与教学产生应付心理,最终导致教学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此外,如果缺乏教师继续教育的时间与相关政策、学习资源和奖励机制严重滞后、教师的决策权严重受限,则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发展的主动性与期待心理就会严重受阻。   2.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遵循儒家思想,尊重圣人和权威,唯权威是从,导致我国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理性精神。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凸显理性科学的一门学科,这一点可以从标志现代管理学诞生的两大经典著作中看出:泰勒(F.W 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但在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及应用在要兼顾管理学的理性精神之外,从我国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真正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水平。纵观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从知识论到现象学、解释学、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彰显人的理智、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等的主体性哲学和理性精神渐渐成为西方文化的精髓。如果忽略了西方文化的主体精神和理性精神等文化精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就会本末倒置。简言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根本在于专业教师的主体认知和创造力。作为教师都不能盲目随从国外的或是中国的教育权威,而必须从实际国情、校情等出发,秉持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反思教学活动,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面临这样一种实际情况:教师必须依据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抓纲扣本、以此为据。老师所学习到的一切学科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皆出于大纲,大纲就是一切,由于教师时间、精力方面的问题,超纲既没有必要又难以做到。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造性,教学技能、方法、知识就会平庸保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能做如集体听课、短期培训等表面文章。使用同样的大纲、课本、技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接近,教学效果悬殊较大原因的关键在于教师不同。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是可以学习和复制的,但优秀教师的能力和创新是不可复制的。教师的信仰和自由创造力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重点必须转向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
  3.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教学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教师的实践活动就是个人实践知识的社会构建。教师的思维和信仰是课堂活动向纵深拓展的基础,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提。课堂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展现教师人格,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了解和探究各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实现中西文化以及课内、课外管理与教学的协调。教师的课堂思维有效地融入自我经验和社会文化经验,具体表现为不断的反思、想象、判断和创造。
  教师的社会文化经验包括中西文化知识、国家教育管理机制、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课程规划、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学习资源等,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社会文化经验的中心点是教师的课堂实践活动,而教师的主体经验和创造性是高效课堂活动的核心。这与教师的个人经验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个人经验包括教师已有的知识总量、认知能力、人格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态度和信心,与社会文化经验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如果缺失个人经验,教师道德、职业规范、人际关系甚至职业发展就会自然丧失;另外,如果匮乏社会文化经验,教师的个人经验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教师的个人经验不仅与个人的已有知识、教学活动、学生有关,而且与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关。高效管理课堂活动离不开教师对学生、中西文化、教学活动、自我人格发展的准确把握,同时又要兼顾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认知能力和创造性。因此,个人经验是个体与环境良性互动的过程。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两种经验时而协调统一、时而相互冲突,老师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个人经验建立在社会经验基础上,在教育教学方面,只有前者适应后者,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4.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限于学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学术讲座,其教育目的、内容、教材、结果没有统一标准。继续教育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的认知与创新。实际上,关于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本身的发展问题并未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继续教育只能使教师的学历、学术水平、业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并不能完全决定教师的职业发展。然而,有相当数量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却一般,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认知和信仰。调查数据显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老师不一定受学生欢迎,而那些忠诚于教育事业、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教师却深受学生欢迎。优秀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的动机、兴趣、知识基础、年龄等,学科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深厚,把个人经验与社会文化经验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传授型教学变为探究性教学,敢于面对挑战、善于破解难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自学和培训不但要重视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还要把对教师人格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和发布的各种文件、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对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正确的政令和管理无疑对教师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消极的管理会损害教师的利益、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阻碍教师的职业发展。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
  1.改革教育体制。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把教师及教师职业发展放在政策定位及教育改革的优先位置。首先,积极规划创新型教师培训,改进常规性培训。同时,学校教育管理者应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软件和硬件方面为教师创造条件,如实验室、专业图书资料等。其次,改变仅仅依靠教师论文发表数量和学生成绩评价的教师评估机制,建立多类别、多层次的评估体系。最后,各个学校、不同学校教师、本校同事、教师与社会团体之间应建立定期的合作与相互学习机制,取长补短、弥补差距。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应积极为教师继续教育牵线搭桥,创造条件。
  2.专家指导规划。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所需的资料和教材、教师需要学习的新型教学理念以及如何进行主体性创造和实践需要教育专家们仔细研究、选择和规划。增加反思教学、师生互动和角色扮演等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
  3.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培训班、研修班、国际会议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首先,对于网络上各类培训信息,教师可选择实用并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培训课程。如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教学行动研究法”,其核心是研究教师的认知发展和互动教学。但无论怎样,不能完全忽视传统的培训班,最佳的选择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只有这样,教师的职业发展才能顺利推进。其次,尽可能经常参加校内和跨校教师小组研讨和交流活动,不断改进自身的思维和教学策略。最后,加强自身科研能力,不断就教师认知、教学、教师发展方面进行调研,形成适合自身并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教研成果。
  [参考文献]
  [1]申甜甜.论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时代金融,2012(15).
  [2]屈平.试论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1).
  [3]邢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3).
  [4]蒋天颖,程聪.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现代物业:中旬刊,2008(10).

上一篇: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