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提高
一、创设情境
在必修模块中,有一些重难点较微观、较抽象,这时在课前教师应选择好课堂教学的课件和Flash动画,使抽象和微观变为形象和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有利于攻克教学的重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扩大视野,加速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必修三模块中,有许多与生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知识点就是重难点,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免疫调节,还有植物生长素的运输等,这些知识点是重难点又较微观,难以用实物展示,这时极需课件辅助教学。在课件的演示下,学生对一系列过程印象更为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加深,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因此,可以利用影像资料、互联网等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在进行种群增长方式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观看2007年洞庭湖发生的十年未遇的鼠灾的新闻视频,然后提出要控制鼠灾首先要了解鼠群数量的增长特点来进行导入。如在讲食物链时,笔者给学生讲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的猫与三叶草之间的故事。在英国只要猫多了,牛肉就便宜,为什么?写出涉及的几种生物,试着让学生解释,学生参与解释的兴致很高。
二、参与探究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实验,使学生马上参与,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如通过学生的屏住呼吸比赛,进行体液调节的导入;通过同桌合作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进行神经调节的导入等。
在《细胞增殖》的研究课中,有一位老师别出心裁地让学生用彩色线绳、彩色卡纸、透明胶带来分组制作细胞增殖的各个时期的结构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变化,以及细胞在分裂的前、中、后、末时期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理解了细胞增殖的复杂变化。这一节课创造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系统地学习了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在活动中探究”的教学理念。
布置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制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印象深刻,如染色体、DNA双螺旋、细胞等模型的制作。
通过指导学生绘图,使学生直接参与,在动中求学,是一种有效的难点突破的方法。如可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绘制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解等。
加强探究性学习。在进行真实的生物实验的基础上获得与生物学科知识有关的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应用生物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相关知识,选择一些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发现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原理、概念、规律等的理解,特别是植物生理、动物生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内容。
三、合作学习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我们生物教师要时时留神,处处留心生活,让生活成为教育的鲜活资源。如在进行细胞呼吸教学中,教师课上出示一份市售的甜酒酿,可以先让学生来闻一闻,尝一尝,看一看,想一想,学生提出众多问题,引起探知欲。
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笔者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组,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自学完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师选择一些相关的典型的题目写在幻灯片上,然后组织学生抢答。学生兴致高涨,反响较好。
四、加强实验
笔者在进行课题为《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实验教学时,实验之前,对每个实验小组的组长进行培训,讲清楚每种实验用具的使用方法,使小组长能够正确使用,学习安全事项,熟悉实验步骤等等,在课堂中起到领头作用,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教学过程中,计算、称量;步骤:课前由老师准备完成分配到各实验小组,溶化、灭菌、倒平板由学生动手完成。让学生随时讨论提问,教师及时回答,提高讨论的质量,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并经过分析讨论再得出结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及时展现学生的实验成果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板划线时不仅在组内外交流,同时老师就是展示实验效果明显的合作小组。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反馈手段,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策略,因此实验教学评价成为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做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探索生物的奥秘,才能学会许多科学实验的方法,从而使他们明确上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究精神。
五、开放课堂
教学时空的开放性是指生物教学的时空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学生学习生物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图书馆、动植物园、田野、野外、郊区、河流、山川、工厂、企业等等都是课外学习生物的好场所。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跑图书馆、动植物园、工厂企业,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生活的环境中学习生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去观察,去分析,去探究,使教与学的重点不仅仅放在获得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课外研读生物知识的好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生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