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历史教学枯燥无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全新的认识。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传统教学法有很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而本书中的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且都是对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们身上处处有美,并且他们的美在历史美中占有最突出的地位。鉴于此,我们就可以在历史人物学习中,享受美、评价美、转化美,让学生能够学到和看到崇高的品质,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达到构建美的目的。具体到课堂,还必须用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懂得“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美国作家弗格森),即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首先,享受美。
1.激发情感。既然历史人物表象的形成是运用历史课进行美育的核心,且“美的需要是人生的饥渴”,历史教师就必须通过方法美、语言美,把美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感悟,从而树立榜样。例如:华盛顿的美,在于公而忘私,能上能下平常心,治国安邦的伟大形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人敬仰。我们必须利用这些素材,把其化为生动、形象、可感的、美的表象,触动学生的心灵。在享受美的同时,让历史人物深刻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画出美的形象呢?法国著名画家雷诺说:“当画女性的肌肤时,总是不断用心画着,画着,一直画到会有一股冲动,想去摸一摸画中人物的肌肤时,他就知道这副画的美感已经形成了”。也就是教师要以特殊的职业眼光,抓住人物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同频共振,有所感悟,有所体会。
2.赏析课本。为了让重要历史人物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具体、显明的印象。人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掘课本中的图文因素,充分利用图画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字的生动具体性等特点,去描述人物的神态、特征及其活动,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教材。图片作为历史的物化,是一种无声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知识,83%通过视觉。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发挥视觉捕捉形象的优势,充分利用插图。如:《“圣雄”甘地》一节中好多插图都是甘地为了印度的独立奔走呼号而斗争的生动写照,其着装、神态都能展现甘地的壮美的内心世界。当然,为了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美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物的思想精髓,课本中的一些练习题和材料就成为我们讲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征的最好佐料。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人物的活动,解决问题、赏析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产生自主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引用历史人物的原话,对于展示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精神,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次,评价美。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角,历史人物身上体现着社会美、品德美、行为美等。美的多样性,也要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我们在享受美后,有一种迫切需要,即去鉴赏和评价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美,……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可见,评价美是非常重要的。而历史人物美又在于历史人物的活动符合历史规律,即在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对人民有利,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还必须有具体的方法,如下:
1.定性法。历史人物的活动曲折变化,复杂交错,绚丽多彩。但这些活动有主次之分,我们在评价时,一定要抓住主要方面,给予总的评价定性,然后围绕这一定性对人物的活动的叙述具体化、形象化,不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秦始皇,之所以给他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因为他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书同文车同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但其也有穷兵黩武,独断专行的一面。
2.功过法。评价的历史人物,大多具有两面性,即功过兼有。有的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并存于同一时期的不同方面,有的则分别存在于不同时期,呈现前后变化。教学中要将其活动分解为几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如前例秦始皇的功过就并存于同一时期,而对克伦威尔评价就要看到其在共和国建立前的卓越贡献,也要看到其后的民族侵略和护国政体,以及其死后的悲惨遭遇。
3.阶段法。评价跨越不同阶段的历史人物时,应引导学生应用阶段论,根据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活动,分为不同阶段,结合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去评价其功过是非。克伦威尔是也。
4.对比法。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为之而斗争”。历史中有美也有丑,把美丑的形象进行对比,将有助于学生热爱美,痛恨丑,有助于学生懂得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世界。分纵向比和横向比,同前代人、同代人和同背景的人比。
总之,规律和方法的多样化表现出来的美因历史人物之美而更丰富起来,就使整个评价过程都很美。规律和方法是跑道;教师再创建一个轻松、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抓住历史人物的形态特征诱发美感;结果,心灵的共鸣必然撞击出美妙的火花,可谓锦上添花。
最后,转化美。
进行人物教学仅仅依靠历史课堂是不够的,还必须针对学生身心特点,有序地设计和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历史人物知识,拓展学生视野,补充课堂教学不足。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幅条幅:“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思考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会了。”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动口、动脑、动手。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学完后,教师可以选择重点人物,让学生把自己学习到的历史人物以口头的形式加以交流;并结合评价标准和方法等,史论结合,也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补充一些有关内容撰写历史人物小传;以及通过现代传媒了解历史人物等。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才可进一步掌握教材内容,既而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写作历史小论文的能力等,使美的形象更加丰富、饱满,使所学知识内化在心灵的深处,做到于无声处,美化学生的心灵。正所谓“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即能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正是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