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政治教学模式的改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3年11月25日
【摘要】根据我国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教学内容片面化、教学要素孤立化、教学方法程序化、教学手段单一化等,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必将引发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改变。这种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摘要】根据我国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教学内容片面化、教学要素孤立化、教学方法程序化、教学手段单一化等,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必将引发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改变。这种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由“脱离生活”到“回归生活”;由“单一角色”到“角色互动”;由“灌输知识”到“体验学习”;由“教学封闭”到“教学开放”。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变化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课程改革。目前新课程改革脚步已进入了中学课堂教学,并不断地深入和开展。传统的课堂形态越来越受到挑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摒弃旧有的教学模式,重新审视自己的已有的教学理念和行动,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面对新课程改革应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
一.传统政治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
1.教学内容片面化。
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国家教育部门统一指定的教科书,这样,“书本知识是教师上课的范围,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这种脱离生活的教学,势必形成了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教学弊端。早在20世纪20年代杜威就警告,专门化的教育(也即是学校教育)内在地隐含着脱离生活的可能。我们的教学模式只强调教学的过程就是跟课本中抽象的概念、文字、观点打交道,把它们的字义弄清楚,能熟读背诵,通过考试,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毫无关系。
2.教学要素孤立化。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其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最具有决定性的要素。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强调的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的教学模式围绕着知识的传承而展开,只把认知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无可避免地造成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形成“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单方面灌输,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愿意用更多的时间考虑学生的人格、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3.教学方法程序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都是遵循预先设计的模式:“复习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整套程序,固定不变。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完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毫无生机,甚至会使学生感到生命的窒息。久而久之,滋生一种思维惰性,紧随教师进行思维的完全接受式学习方式,一旦失去教师这个“拐杖”,他们就不能自我更新,导致自我“造血机能”严重缺乏,而这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往往是”高分低能”。
4.教学手段单一化。
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手段就是“黑板+粉笔”。这种单调的教学媒介,使教学过程如同白纸一样平平淡淡。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传统教学模式使一些丰富的、时代性强的感性材料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展示。在课堂上不能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致造成“你上你的课,我睡我的觉”的课堂现象,课堂气氛相当沉闷,这实际上是无法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的。
二.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形成的原因:
1. 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多年来,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早已形成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紧随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他们认为教材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没有独立意识,而是“唯书唯上”脱离实际生活,不能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大环境去学习和探索。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被动者,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讲的深、广、多、少,对学生的要求等,主动权始终在教师手里。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而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把生动的教学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实则是把理论观点强加给学生,并没有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2. 传统教材存在以学科、知识和书本为中心的倾向:
首先,传统教材存在以学科为中心,过分重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重视学科的系统性、条理性、面面俱到,忽视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学生各阶段的接受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忽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其次,传统教材还存在以知识为中心,过分重视学习目标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其他如能力目标、觉悟目标等重视不够或落实不到位。最后,传统教材存在以书本为中心的倾向,过分重视间接经验的系统教授和获得,忽视学生对直接经验的实践,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社会实践的机会。
3. 教育评价的静态性:
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评价被视为“甄别”与“选拔”的工具,评价就是依据某些量化指标进行评等和排队。尽管这种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但从总体而言,它却使很多学生和教师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形成一种焦虑、猜忌、应付和抵触情绪,到头来仍然不知道如何改进和提高。评价内容与标准单一,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无论是在传统的学生评价还是在传统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中,都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完成升学的任务,教师以书本为中心,以“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实质上是一种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它未能科学地把握人的本质及教学的特殊性,未能看到教学与人和社会一样,存在着可持续发展问题。
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泰勒就指出:评价应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两个测验。
三.政治教学模式的改变
早在2001年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既要有全系统的政策导向,又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4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位置上。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学模式的改变,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政治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系列重大改变。
(一) 由“脱离生活”到“回归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就在于与时俱进。只有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点。倡导回归生活的教育,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也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的纠正。新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标准建构的基础。众所周知的“理论联系实际”,不应该是一个漂亮的口号,而应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年轻的一代人,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他们好奇心强,认识事物比较感性,他们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如果我们沉浸于已成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成果中,用单纯的专业知识去灌输抽象的理论,就会形成上述教育模式的弊端。我们只有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朴素的生活常识,才能为他们喜闻乐见。首先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学生对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但他们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重大事件与政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其次也可以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尤其是学生身边的实际来进行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本中的原理与观点离他们并不遥远,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联系实际,还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拓宽和综合。作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以新课标为指导,回归生活,用真实生活来补充、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课程,教给学生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这样既吸引学生,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由“单一角色”到“角色互动”
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开发课程资源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重视教材、教师资源的同时,不要忽视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改变教师原有的在课堂中是单一主角的角色。教师讲得越少,学生自己的发现就会越多,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利用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学生主体意识,这就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参与教学,参与发现知识,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教学活动的中心。
(三)由“灌输知识”到“体验学习”
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体验性学习。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思想和意识。体验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消化后,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是在教育过程中认知、情感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及人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新课标强调学生对教学活动情境的参与和融合,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领悟和反省,这就不是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高高在上地“传道、授业、解惑”硬性灌输的做法。它要求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独特见解。
体验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正如中国古代哲人所说的: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又如东西方哲人所说:实践出真知。体验学习使学生重新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体验学习使教学效果因体验而更有成效。苏霍姆林斯林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政治教学模式由教师灌输为主转到学生体验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的轨道上来。
(四)由“封闭教学”到“开放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开放教学模式,它力求使各种教学环境得到美化,各种教学要素得到优化,各种教学信息得到互动与交流,不再是传统的“一张黑板、一只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师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时,根据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等,广泛搜集,精心挑选,制作成投影、录像、录音、网页等进行教学以实现教学结构的开放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真正走向开放,在教学中设计和引导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解决途径。讲述“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时,针对目前中学生迷恋上网聊天,严重影响学习,有的甚至受到不良的影响的现象,提前布置辩论题目,“上网的利与弊”,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识,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通过辩论,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教学模式的开放,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可以使课堂富有吸引力,让教学过程变得生气勃勃,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才会显示出学科价值。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站在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与进俱进,开拓创新,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育人的“摇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发,我们不难发现新旧教育教学理念的碰撞相当激烈。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在改革的大潮中搏击长空,做时代的弄潮儿,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以新课标为指导,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会激发学生无限的创新活力,才会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的呼唤与历史的延续﹒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5)﹒
【2】鲁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课程﹒教材﹒教法,2003,(9)﹒
【3】郁海平﹒新理念、新突破-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