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来抓,是教师教学观念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很多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对“问题教学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其中不乏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值得借鉴的做法,但几乎都集中在教师如何设计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等以教师为主的模式中。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更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问题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1.有助于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式;
2.促使学生思维进入“反省状态”;
3.问题的解决能给人带来“顶峰”的体验,使人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信心、培养兴趣,有利于进一步大胆思考,提出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新问题;
4.问题可促使人灵感火花的闪现。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通过不同实验现象的对比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大量的实验基础。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巧妙设置问题情景,创造问题环境和氛围,这样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振动中的能量》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演示了三个实验:挂在竖直弹簧下物体的自由振动,如图1;挂在竖直弹簧下物体在水中的振动,如图2;挂在竖直弹簧下物体的受迫振动,如图3。这样的安排可以使问题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利用错误经验,推导谬论,出现自相矛盾,通过错误的分析去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经常会受到一些先入为主的“前概念”的错误经验的影响,而不假思索只通过事物的表象去想当然的得出错误结论,这时教师如能巧妙利用学生这些错误经验创设物理情景,引出物理问题,那么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展现一些事物表面的假象,设置问题情景,通过讨论引发学生争论,最终辩明真相,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问题本质的掌握,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可先让学生回答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错误结论,然后给出和学生相反的结论。这时学生一定会感到不可理解,于是教师就抓住学生的认识错误,使学生的心理进入不平衡状态,发生思维冲突,这样就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自发产生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很快进入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状态。
3.通过新旧知识的构建,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重新认识,发现旧知识中悬而未决的问题,设置问题情景,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
三、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是问题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在教学实中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设问、提问的能力。
1.交互设疑提问法
如图4所示,横轴表示相关物理量,纵横为物体的运动形式或所处状态,二者的相交区域即为问题所在,这种确定问题的方向,进行设疑提问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交互设疑提问法法。如在《振动的能量》一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3的实验,然后教师指导:下面我们要进行设疑提问,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出示图4)。
(1)结合图中的三个实验,在1―6交叉区域寻找问题(分组讨论);
(2)先写出自己设疑的问题,然后进行相互讨论;
(3)结合交叉区域联系实验装置与运动过程进行设疑,并把问题记录下来。
(具体操作过程略)
2.创新设问提问法
创新设问提问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变化问题的初始条件、物理过程、发问角度等条件而使原来的老问题经过简单的变换成为一个与原问题既有联系又有一定区分、有一定创新的新问题的一种学生提出新问题的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可用下图所示的简单模式进行创新设问提问。
(操作案例略)
“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愉快、民主的学习环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种教法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能体现个性差异,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信息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由于学生活动量大,教学时间较难控制,这种模式需要训练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另外,新教材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发动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体会研究的乐趣,同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敢于创新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