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产生学习上的疑问的时候就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好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为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鼓励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向前探究。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好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求索不断地提高和改进,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好问题;驱动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与学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识的矛盾,也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当学生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困惑就会在瞬间消逝,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探究者,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初浅认识:
一、 物理教学中“好问题”的重要意义
物理教师提出好问题对于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好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过程,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好问题本身是教学的线索,是牵引、驱动教学的重要力量,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了,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二、 了解问题类型,理清解题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是基本的三种类型的问题。“是什么”是一类问题的代表,主要作用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解释。一般来说,不建议教师直接问“是什么”,如“重力是什么?”“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这容易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可以换一个问法:“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会产生什么?”“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什么?”“接触表面不光滑会产生什么?”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超越单纯的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所学概念的本质特征。
还有一类“为什么”的问题,这一类问题并没有像概念一样有很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而是需要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比较、概括、分析,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核心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探究因果关系。“怎么办”的问题能够牵引出很多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探究安培力》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演示教材中所示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改变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导体受力大小有什么不同?教师的问题会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观察、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前后两次电路中的电流不同。接下来提出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安培力的大小?引出其他因素进行探究,并问学生“怎样设计实验?”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获得了物理知识。
学生在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时需要重视三个方面:一是目标,二是条件,三是方法。目标对于解决问题很重要,有些学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原因在于不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这相当于不知道要干什么。条件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要分析已知的、可利用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分析还需要哪些条件,找到需要的条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明确目标和条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需要构建相应的路径和方法。这些方法有可能是以前用过的,也有可能是新的方法。通过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思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突飞猛进。
三、 探究问题问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设置问题的问法一般就是直问、反问和设问。直问也就是直接提问,教师的问题与学习内容直接关联。如“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直接明确,作为一个知识点的学习的开始比较合适。
反问也就是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中。反问用疑问来表示肯定或否定,其中往往蕴含强烈的感情。例如“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吗?”“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难道不是这几个力的合力吗?”教师使用反问比陈述句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能够表达强烈的感情,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问也就是教师自问自答。教师可以将其变为“师生问答”,如设问的答案可以是比较明确的、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例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什么?”“流过内电路和外电路的电流关系是怎样的?”“外电压和内电压等于多少?”此外,教学中的设问还有一个价值就是为师生互动创设平台,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 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引生入胜
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引生入胜,让学生投入到课堂的学习状态中。教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科学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向心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电动玩具赛车作为研究对象,在地上画出一圆周作为赛车的轨道。将绳子穿过一个空心笔杆,绳子的一端系玩具赛车,另一端系一个弹簧测力计。让学生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学生会看到小赛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上有示数且大小不变。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入问题: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方向及大小各是什么?实验的情境就像是导火索一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了。促进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物理知识增长了,这种增长不但体现在最终解决了问题,还体现在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所掌握的方法、所形成的思路,后者往往是更有价值的。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学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乐.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9
[2]李明泽.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