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总之,就是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我认为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一、高中语文要造句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听了很多节高中语文课,包括市、省级观摩课和研讨课。不少的课是相当好的,单从训练看,听说读写都能到位,但几乎无一例外的都缺少造句的练习。问之,则曰:“造句是小学的事,上了中学就不做了。”
“就不做了”便对吗?这个问题其实是不难回答的,只要看看眼下学生造句的实际水平就可以了。多年来语文界公认的一个事实是:现在的高中生常常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大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殊堪忧虑。大学生文字表达水平低下溯其源还是中学,即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师普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给词语造句、按修辞造句、定句式造句及限字数造句等多种造句练习。
《新课标》课程目标中对高中语文教学突出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最高发展目标是“表达与交流”,并对此作了9项要求。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四条途径。人们学习语文的顺序一般是先听说,后读写,然后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听说是基础,读写是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叶圣陶说:“不善听未必善读,不善于说未必善写,故应当一把抓”。今天的中学生正面临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社交空前活跃,人际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频繁。口头语言作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最便捷的一种手段,显然越来越重要。认清这一语言发展“行情”,克服重读写轻听说的传统教学模式,及时开展听说教学是一项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学改革,它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要“活”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语言交际的过程,常常表现为以教师的情感为核心,进而形成师生对教材及师生间的情感体验去作用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语文学科由于把一篇篇文章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这就使教学过程难以形成严密的序列而常有一定的随意性;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运用去接触一个个千差万别的学生,这就给语文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语文教学过程非活不可,语文教学方法非活不可。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的教学方法大约一百多种,它们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最优化,但真理是具体的,因而不可能有一种适合于一切情况的通用的教学法,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的核心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三、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阅读、复归于言语
总的来说,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祖国母语,通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来灵活自如地运用汉语,使之成为人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摒弃语文教学的应试理念,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推到首要的地位。中学语文的听说读写教学,有两个途径是不可逾越的:一是阅读,二是言语的科学分析。
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基本方法。培养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而阅读正是培养语感的必要途径。阅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默读的过程有思维的参考,伴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过程由于声音的干扰,不利于思索,但容易激发情感,有助于对课文情境的体验。二者都可促进语感,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教学中应改变对课文重思想分析和语法分析的习惯作法,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默读和朗读上,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有意识地扩大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感就能得到明显加强,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把阅读放在首位,教师的工作重在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语言带有相对抽象的理论色彩,而言语则是生动活泼的,与每一个个体心理特点相联系的听说读写行为及其结果(如文章、作品)。因此,现行的语文应试教学,实际上是把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等这些主要属于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当作了中学生的学习重点,或是把生动个体的言语活动及其成果(如课文)分解成毫无生气的语言材料和抽象理念(如中心思想等),这对于中学生学习语文而言,无疑是痛苦而事倍功半的。中学生的任务应该是通过学习言语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即是学习课文,学会听说读写,而非学习语文理论。当然在学习言语过程中要通过语法、词汇这些语言规则和材料来进行,但孰主孰次应是一目了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重视言语分析,即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句子的言语语意,了解课文、句子的表意方法。了解它的言语交际功能及特点,以至于掌握文章的作法,而不要再在思想内容和语言符号上打转,不要以解题的技巧训练来代替语感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言语分析应成为语文教学走出迷途的又一块试验地。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惟有创新型的教师才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惟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才会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