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语文 >> 浏览论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几点思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6年07月30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使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方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要抓好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正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使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方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要抓好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兴趣;朗读技巧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阅读活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加强朗读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把课内外的朗读列入了课程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学习语言,主要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通过朗读训练,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字词的音、形、义,积累语言,还能增强语感,读得正确、流畅、有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读通句子,把握好重音、语调、停顿等,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良好的朗读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发展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此外,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把握语言的停顿、重音、快慢、语调等,能够声情并茂地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读出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课文一般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学生在朗读课文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生动活泼,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图片,结合文中的插图,制成动态的画面,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其次,注重朗读示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成功的范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教师范读时要注意声情并茂,读得正确,读出情感,以情动情,就能使学生规范自己的发音,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浓厚的朗读兴趣。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可以开展“朗读会”“故事大王”“儿歌表演评比”等朗读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读书成绩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
  朗读的方式有很多,多种朗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都有独特的作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交替或交叉使用。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对于故事性强、对话多的课文,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不同学生分别朗读不同人物的有关语句。这种朗读方式生动有趣,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齐读和指名读这两种朗读方式可交叉使用,指名读便于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适量的齐读可以使较多的学生有朗读的机会。配乐朗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要因文而异、灵活安排,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但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多次、长时间地读,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而且朗读效率也不会高。因此,我们应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做到有效朗读。教师要围绕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朗读时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要指导他们掌握的朗读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准重音。教师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段、标点符号,指导学生根据课文语句的意思,掌握句中的重音。二是把握语调。语调是用来表达句意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具体语句的含义和情感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和语调,在朗读时融入自己的感情,读出课文表达的情感。三是注意停顿。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在朗读时与标点符号大致相当的语法停顿、与逻辑重音相当的强调停顿,在朗读过程中正确地把握停顿,还要注意停顿的换气。四是把握好语速。朗读时的语速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决定的。朗读叙述或说明的内容用中速,描写、回忆、抒情的内容要读得稍慢,表现急切、紧张、兴奋及愤怒的句子一般用快速读。五是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首先,反复诵读是品味语言最基本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感知内容,体会情感,了解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其次,抓关键词。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读出情感。再次,想象画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文字描述想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得更有感情。
  总之,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朗读的重要作用,加强朗读训练,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课堂书声琅琅,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悦读、会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从而提高朗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情感教育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