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础,掌握好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快速识字、阅读,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由于初学口语时方言的影响,对很多孩子拼音的学习造成了一定障碍。为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区分音近声母的经验和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近、声母、辨析、语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础,掌握好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快速识字、阅读,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由于初学口语时方言的影响,对很多孩子拼音的学习造成了一定障碍。在实际教学中,音近声母比较难区分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即鼻音“n”和边音“l”的区分,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区分。
一、鼻音“n”和边音“l”的辨析。
“n”和“l”分不清主要集中在南方,如四川、湖南等地区。孩子们常长把“奶奶”读成“lǎi lǎi”,把“那里”读成“là lǐ”。由于一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自制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选择、设置合理的教法,使之符合儿童的上述认知特征,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按照书上说的去教发声方法,讲怎么送气,分析发声部位,学生肯定听不懂。如何使书上的文字变成学生能听懂的话呢?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看口型学动作。老师张大嘴巴范读,学生根据老师的口型去找位置,发音的初始口型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跟着做一做,试着慢慢体会。
2.“翻译”发音方法。既然书上的话学生不明白,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把那些枯燥的文字变成学生能听懂的语言。在教学“n”和“l”的发音时,我让学生捏着鼻子发“l”音,并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然后松开鼻子发“n”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从而让学生正确辨析“n”和“l”的发音,同时我总结出两句话:“n”是从鼻子里慢慢“爬”出来的,而“l”则是从嘴巴里“跳”出来的。为了使两个声母区分开,我又引导学生读“n”时声音稍长一些,读“l”时声音稍短一些,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发音方法。
3.手指感受震动。把手指轻轻按在鼻梁上,当慢慢读“n”时,会明显感觉到声音在鼻腔里震动,而快速读“l”时,手指放在同样部位却感觉不到震动,同时能感觉到“l”从嘴巴里跳出去了。
4.字词比较读音。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n”和“l”的发音方法后,可以出示韵母相同的字或词语,进行朗读对比,体会发音部位和方法。切忌操之过急,不要马上进行语段的练习。例如:那──辣、你──李、蓝──南、老──脑,又如:努力、力量、伶俐、重来。
5.饶口令巩固记忆。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区分“n”和“l”的发音后,可以利用绕口令进行巩固练习。例如“妞妞牛牛去放牛,大牛小牛共六头,妞妞赶着小牛走,牛牛前头牵大牛。”开始可以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越慢越好,目的在于读准字音。而后再加快速度,加强熟练程度,以便在“n”和“l”同时出现时也能区分清楚。
二、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辨析。
“z”、“c”、“s”和“zh”、“ch”、“sh”分不清主要集中在东北一些地区和南方一些地区。如有的人把“喝水”的“水”读成“suǐ”,还有的人把“开张”的“张”读成“zāng”,把“试一试”读成“sì yí sì”等等。
记得第一年教一年级时,我总是想努力把书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例如讲到“z”时,我就照本宣科地讲到:“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成阻时,舌尖前伸,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当我说完时,学生都愣住了,显然我说的话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天书”。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地总结方法,为了能使学生能够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1.利用手指找位置。引导学生洗净双手,然后伸出大拇指,把第一个指关节放在上门牙的齿尖上,大拇指自然贴在硬腭上,此时,把舌尖放置在拇指指尖和硬腭接触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翘舌音的发音部位。这样,所有学生都很快找到了准确的发音部位。帮助学生找到发音部位后再指导学生反复练读,学生很快便能掌握发音方法。又如在讲
2.利用动作区分音。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总有学生稍不留神就读错,所以我在教学中配合了一个动作,既可以当做游戏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即所有学生双手掌心向上平放在桌子上,这个动作表示平舌音,双臂抬起表示翘舌音。做这个游戏时,老师可以口头说字母,学生做动作,也可以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做相应的动作,还可以让那些有方言,发音不是很准的同学来说字母,其他学生做动作。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纠正读音。
3.利用饶口令巩固发音。区分平、翘舌音最好的绕口令就是我们常见的《四和十》,即“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分得清,请来试一试。”同样也是先要一字一字读清楚,并且要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发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此项练习,随后可以慢慢加快速度。否则欲速则不达,反而会有副作用。
三、多方配合,创设语境。
有的孩子在学校讲普通话很标准,可是一进家门,就开始讲方言,因为大人们已经习惯了那种交流方式。所以要想让孩子学好普通话,老师首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家也能尽量讲普通话,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家庭中有了语言环境,课堂上有了学习方法,要想准确区分开这些易混音,平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上识字课,遇到声母易混的字时,老师要有意识的多叫那些带有方言的孩子来读,增加他们练的机会。另外,在课余时间里,老师与学生交流时也要多注意学生的口语,随时给每一个学生正音。
当然,在一个几十人的班级里,声母分不清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所以很多方法在课堂讲解时可以一带而过,在课下个别辅导时效果会更好。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本身就是个充满创意的舞台,拼音教学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只要细心发现引导,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文献:
《河北·普通话训练与测试》 语文教育出版社 1996年出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出版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