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语文 >> 浏览论文

如何提高语感教学水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4年11月28日
    摘 要:小学生语感教育被列为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新大纲重点强调对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唤醒学生对言语材料的揣摩体验与情境感知能力。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书面文字知识的教授,忽略了语感

    摘 要:小学生语感教育被列为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新大纲重点强调对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唤醒学生对言语材料的揣摩体验与情境感知能力。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书面文字知识的教授,忽略了语感素质的开发和引导。虽然学生可以在文字思想内容上把文章剖析的淋漓尽致,却缺失了言语材料中对作者创作心境的情感共鸣。因此,语感教学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笔者在文中提出语感教学的含义和背景,尝试就如何提高语感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教学
  新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感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现国家教委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高度重视。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听,读等方式品味和感受作品在塑造形象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获得自己特定的情感感受与体验,把理性智力培训和感性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的人格构成更加完整。
  1语文语感教学的含义
  语感能力是语文素质水平的重要组成,它的实践经验性很强,涉及了学习实践,生活实践,心理实践,情感实践等诸多经验,对言语对象的判断和感受具有一种直觉性,它的对象是言语。语感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学生针对言语作品的积极主观感悟,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并使人格精神得到升华。这是一种教学模式,其研究对象是言语作品。小学语感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在教学设计上要根据具体的言语作品,巧妙编排,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学生开展情感互动,指导学生由表及里的去理解定位作品,从言语层面领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新教学大纲提出语感教学的背景
  九十年代以后,语文考试出现了所谓的标准化试题,语文教学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应试教育,从根本上违背了语感教学的本质,甚至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教育改革提出后,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才把语感教学纳入良性轨道上来。但在实际语感教学中,目前还缺少完整而系统的方法和程序。语感本身就是感性的,没有固定的公式或模式加以参照,甚至其存在,用语言都难以完全表达清楚,运用机制就更加难以控制。虽然存在困难,但在实践中并非不可探索与把握,教育工作者应大胆探求,深刻总结,并加强横向的交流合作,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3培养小学生语感的途径
  3.1通过反复诵读,吟哦,把握言语作品所包含的丰富内容
  吟哦,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是在心灵和情绪开放状态下,经眼,口耳的共同作用,体验感知语言文本所传达的信息。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认真揣摩,仔细品味在不同声调节奏和情绪起伏下内容的感知变化,并在此层面上加深对艺术手法,思想内涵,修辞风格的理解和感悟,方法包括有感情朗读,心中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具体操作上,可由教师先进行范读,或播放配乐朗诵,并对小学生朗诵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诵读语句的连贯性,保证语调起伏承接有序。
  3.2增强对语感环境的情境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对形象思维的运用,在读诵中激发想象力。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扩大视野,积累经验,增加自己的语言底蕴。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对于作者这样的景物描写,教师不急于往下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几句,激发他们在头脑中勾勒出秋天一派萧瑟,凄怆的景象,对作品的景物背景有一个主观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把后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文字含义分析给学生。在了解了作者远离家乡,对前途感到迷茫困惑的心境后,学生再对照之前自己对词中景物描写的印象,就很容易的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3.3作品整体上的语言感知把握,揣摩与品味
  语感是有整体性特征的,因此要养成从言语材料总体上去感知把握的习惯。培养学生在阅读作品时的全局观,整体观及高瞻远瞩的广阔视角。只有立足高远广阔,才能准确掌握文章主旨,获得独特而强烈的语感。
  3.4小学生要在听,读,写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语感能力
  任何能力的获得都是长期实践和积累的结果。许多文学造诣很深的有识之士,在总结经验时,无不归功于青少年时代的求学奋进,博览群书,这是“读”的积累.。“写”是写日记,写读书体会,记读书笔记或教师组织班级办报纸,墙报;有条件的学校可创办校办报纸,征集各类学生稿件等。“听”就是听老师范读文章,收听广播,电视的文学专栏,或评书,相声等曲艺类节目。这些对提高自身文学修养,激发语感都大有裨益。
  4 结束语
  语感是在长期的实践训练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文章所塑造形象的一种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属于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感素质占有很大比重,又被长期忽视,造成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不足。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很强的可塑性,大脑皮层对语言的刺激又非常敏感,是语感培养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予以正确引导。总之,语感是具有相对的不可言喻性,不易捕捉和表达,但绝非是不可知的神秘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后天的艰苦训练,完全可以掌握。希望这样的教学,能使中国的小学生更具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 杨金鑫.论"培养语感"的理论基础[J].教育探索,2002,(4):82-84.
  [2] 姜洪根.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7,(4):56-58.

上一篇:小学语文如何实施古诗教学
下一篇:小学语文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