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实施中的两点策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4年08月16日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化学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培养发展思维的过程。 本人在农村中学工作了十多年,在多年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注重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化学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培养发展思维的过程。
本人在农村中学工作了十多年,在多年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注重课堂教学,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基于农村孩子特殊的生活环境,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我因势利导,经常从某一个重要知识点着手,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尽量发散思维,师生共同去搜寻、讨论和解释实际生活中与此有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始终保持对化学的高涨热情和浓厚兴趣。在此,我谈谈本人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两点策略和做法:
1. 相似联想策略
相似联想就是把在性质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对比。运用此方法首先要找到化学元素知识之间的相似内容,或者联想的切入点,既要注意不同事物的共性,又不能忽略事物的个性。
例如,H2S04、HCl、HNO3是三种常见的酸,由于其电离出的阳离子均是H+ 离子,因而必然有通性,但是S042- 离子、Cl- 离子又有各自的特性:
S042-+Ba2+ === BaSO4↓;Cl-+Ag+ === AgCl↓
例题,某学生设计的证明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042- 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
请问该方案能否证明此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042- 离子?并说明理由。
分析 我们不能简单地依据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而下结论。考虑到C1- 离子的对象是 Ag+ 离子,所以我们在选择试剂时,要考虑两点:①我们的目的是检验S042- 离子,因而 Ba2+ 是肯定要加的;②整个实验过程中又不能人为地引入 Cl- 离子,假如该未知溶液中含有 Ag+ 离子,也会产生相同现象,所以最好的试剂是 Ba(N03)2 溶液或 Ba(0H)2 溶液而不是 BaCl2 溶液。
通过类似讨论和联想,我们就从深度和广度上对H2SO4、HCl、HNO3三种常见酸以及几组特定离子对象有了更扎实、更透彻的理解,增强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策略
中学化学教材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社会学科体系,就在于它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此,我们应该深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理念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重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去观察、捕捉、体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使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我们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才会做到有声有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才会富教于乐,学生才会学得更加轻松,从而推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实施,体现教学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例如,我们在复习二氧化碳性质时,不仅只关注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能灭火的性质外,还要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回忆酸与盐的反应规律,其中,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即C032-+2H+ === C02↑+H20。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充分联系这一知识在教材不同位置的体现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顿时精神振奋,踊跃发言:
①泡沫灭水器的原理:Na2C03+2HCl === 2NaCl+H20+C02↑,就是利用了碳酸盐与盐酸反应这一规律;
②做馒头时要加入苏打((Na2CO3),是利用C032- 与面粉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C02气体而使馒头疏松多孔;
③利用厨房中的食醋(CH3COOH)鉴别两包白色调料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等。
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但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然要主动让出位置,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与空间。有些教师担心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我认为教师应努力做好如下五方面:①合理处理好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②教学思路要清晰,选好一个重点,围绕这个中心内容展开讨论,层次清晰,衔接自然;③清楚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探索过程中碰到困难要给予适当点拨;④课堂设计要严谨,问题设计要新颖且符合实际,前面的教学内容为后面作“铺垫”,后面的知识应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升华,环环相扣;⑤讲解要流畅,时常用幽默语言去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尽管学习及中考前的系统复习很辛苦,但他们却乐此不疲。然而,这一切来自于贴近社会、贴近日常生活的诸多化学知识,来自于教师幽默生动的讲解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