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史政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初中论文 >> 初中史政地 >> 浏览论文

知识经济与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1年08月02日
18世纪中期,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走在时代先头的是英国,从而使英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曾一度有“日不落帝国”之称。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社会进入了“电

18世纪中期,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走在时代先头的是英国,从而使英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曾一度有“日不落帝国”之称。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美国挤到了时代的先列,使美国至今仍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如今人类即将进入第三个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不再是以一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资源的多少来决定强弱,而是取决于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高低,尤其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国际竞争的关键要素。迎着知识经济时代,培养跨世纪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教师必须尽快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积极致力于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时代。

一、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确立创新意识

对于国家而言,知识和能力是最重要的优势,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源泉。在人类即将进入的知识经济时代中,竞争要点是国民素质。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开发,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充满信心,接受时代的挑战,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贯串和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如同学生分析199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6位,而科学技术却排列于世界的第28位的原因。新世纪世界竞争的焦点是知识的竞争和科学技术的竞争。面对形势,我国务必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使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二、素质教育应服从于知识经济的需要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知识不能局限于课本的“死”知识,要使学生全面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纵向的知识体系以及横向的知识联系,从而达到综合的效应。如讲授“长江”时,可应用学生学过的知识来组织教学。如上游支流的名称,可用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然后指出金沙江和大渡河的地理位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知识的巩固,也起到了德育教育的功效;讲到长江上游和下游的水文特征时,让学生分别背出《早发白帝城》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然后老师稍加指点。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而且使学生既轻松又比较全面地掌握长江上、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地形特征,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加强了地理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横向联系,使以前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得到了深化。

三、变“教师教”,为“教师教学生去学”

地理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要我学”与“我要学”两者之比泾渭分明,故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处于“向导”地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像磁铁一样将学生吸引住,又要开拓学生学习的发散性思维。如在讲解日界线的作用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位小朋友在一年中他能过两个生日吗?如果能,该小朋友应在何处?这样一提使学生感到新奇,并迫切知道此地在何处,然后讲解日界线的作用和意义时,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置疑设难,启迪学生去探索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解决,启迪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讲乡土教材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市的义亭──官塘一线是浙江省少雨区之一,为什么?”这一问题既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又在本市范围内,便于他们的观察研究。激发他们创造性地去探索研究,为揭开家乡的科学之谜而努力。

总之,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基础。地理学科是其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重要决策以及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是知识经济时代公民不可缺少的知识。应紧紧围绕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宗旨,设计新的教学程序,组织和实施教学方针,开拓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贯彻素质教育须加强地理教学
下一篇:地理预习的心理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