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艺术类 >> 浏览论文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1月31日
  摘 要:在学前教育备受关注的背景之下,幼儿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深知幼儿美术教育者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作用。我们要怎样去引导和教育认知还不完全的幼儿去学习美术呢?这是所有

  摘 要:在学前教育备受关注的背景之下,幼儿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深知幼儿美术教育者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作用。我们要怎样去引导和教育认知还不完全的幼儿去学习美术呢?这是所有幼儿美术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引导;鼓励
  
  一、启迪式的教育
  美术对于幼儿来说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和表达。绘画从幼儿最初的无意识涂鸦阶段开始,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的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因此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僵死的无机世界生命化。①幼儿的这种情感投射往往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时没有把一个物体画的“像”,有可能是因为幼儿的认知与表现不到位,也有一种可能则是来源于幼儿的想象。正因如此才出现了许多天真童趣的画面。经常有幼儿在涂色的时候没有按照生活中各个事物的固有色来上色,比如喜欢粉红色的幼儿会把青蛙画成粉红色,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幼儿是因为在他心中红色才能表示天气的酷热。
  幼儿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知,很大一部分是出于自身的体会或偏好,作为美术教师要充分理解这一点,把绘画作为幼儿表达自身情感与认知世界的一个途径,不要过分用成人的认知去否认幼儿画出的作品是“不对的”。教师的职责在于唤起幼儿对于绘画的兴趣和表达自身的欲望,要以引导方向和激发想象为主,少一些对于童真童趣想象力的摧毁。
  但是在放任自由想象的同时,教师还应该进行一些适当的引导。当幼儿询问:“老师,我也以把鱼画在天上吗?”这一类问题时,首先我们的回答不能是责怪的、否定的,在肯定了这种画法可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鱼平时是在什么环境下生活的?虽说鱼是生活在水里,可是我们可以用想象的翅膀把鱼儿送上天空。”
  二、灵活的课堂内容
  美术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育,这些学科有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而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的弹性空间也比较大。幼儿美术教育关键在于启迪幼儿对于美、对于身边事物的认识,在于运用材料构成一种情感的表达。
  作为美术教师,在教授课堂内容之前应该做充分的导入工作。导入新课时注重用猜谜、讲故事等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教师可以从幼儿比较喜欢的话题中寻找问题,比如动画片中的人物、身边熟悉的事物等。在一节课中可以穿插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的介绍或巩固,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可以适当的穿插自然课的知识,巩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除了用与课堂相关的内容调动幼儿对于美术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对幼儿进行直接刺激,然后再对自己的体验进行绘画。比如《动物园》一课,可以直接把幼儿带去动物园内,直接观看各种动物,与可以亲近的小动物进行接触,经过了体验之后再绘画。有了这样直观的接触,幼儿不但一目了然的了解的各种动物的样貌,也更进一步的接近了动物。除此之外,从绘画内容上讲,有过集体参观动物园经历的幼儿在表现《动物园》这一主题时,画面上往往会出现小朋友们一起游玩或者是与动物接触的场景,而不是单纯的动物关在笼子里。
  户外教学与室内教学模式的结合,使幼儿的直观体验可以表达在画面之上,同时也充分的激发了幼儿对于美术课的喜爱,从而反过来推动幼儿对于利用美术进行自我表达的的渴求。但是户外教学又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如果过多开展会影响室内教学的进度,反而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那么美术教师有没有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室外活动相互结合的方法呢?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呢?
  灵活多变的课堂内容与绘画之后组织的小组活动,可以将户外活动的刺激性与室内教学的主导性充分的结合,而且大大拓宽了美术教学的领域,同时增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与责任感、参与感,提升了美术教学的广度。最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头饰”的课程,绘画内容以“猫和老鼠”、“小动物回家”、“我和你”等一系列角色扮演的课题为主,在完成绘画之后进行扮演和编故事游戏。
  其次,美术教师可以将这一传统的互动教学模式加以引申,使其他类型的课题也得以活跃、升华。例如《小火车》一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发长条形的卡纸给幼儿,大家都只画车厢和车厢内的乘客;第二部分,当幼儿画好车厢之后为幼儿分组,每个组将自己组内的车厢连起来,最后教师发火车头形状的卡纸,火车头由组员共同完成;第三部分,连接火车头完成绘画内容,进行各个列车的展示,最后可以组织幼儿玩“火车穿梭”的游戏。这样的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于绘画的乐趣,还能够让团队意识更早的在幼儿心中树立,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每个幼儿对于美术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强调个体的参与意识,增强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主体性。
  三、宽容的评判标准
  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需要一种正确的评判方法,那就是面对生理与心理机制都尚未成熟的幼儿要有一份宽容与耐心。
  首先,美术教师要了解幼儿绘画形成时期的特点,站在同等的水平上去评判,切忌用超越其自身年龄段的水准去要求幼儿。在1到3岁的涂鸦期,绘画是儿童无意识的手臂肌肉反复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动作性的探索。3岁以后—5岁左右为象征期,这段时期的孩子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的画画,有初步的构思,但使用的形状十分有限。这段时间孩子的绘画动机和信心都是最脆弱的,对成人的反应比较敏感。如果这一阶段的尝试得到成人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将有助于幼儿树立起艺术表现的信心。②所以在幼儿绘画的转型时期,教师的参与非常重要,需要更多的引导性、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幼儿对于绘画的信心和对自我认知的加深。?5岁以后至7、8岁左右为形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心理机制也更加成熟,绘画成为了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其次,美术作为一门弹性学科,它的评判标准也是具有弹性的,加之幼儿心理属于发展时期,美术教师更需要用宽容的眼光和温柔的语言来对幼儿的美术作品做出评判,切勿用“好”、“不好”等严苛的词汇来评判,会严重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应当较多的采用鼓励的语言。就算是同等年龄段的幼儿,个体发展也存在着差异,有一部分幼儿的画面表现会超出一般幼儿,而有一部分则会有能力偏弱的表现。美术教师不应当对表现较好的幼儿偏爱过多,对能力偏弱的幼儿置之不理。对于表现偏弱的幼儿美术教师应当使用鼓励性的语言,首先从画面上找出突出的部分加以表扬,对于不足的部分提出引导性的建议。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一部分幼儿的画面比较空洞,只有大青蛙和零星的小蝌蚪,教师可以从画面已有的内容入手,表扬幼儿的小蝌蚪外形画的比较到位,然后提问幼儿青蛙和蝌蚪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的,之后在画面空白的位置增添荷叶。
  再次,在评判过程之中尽量避免参杂教师的个人的喜恶,把个人的情感色彩带入评判之中。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性、鼓励性的评判之后,幼儿之间的互相评价更有价值。美术教师作为成年人,往往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作品就有效的避免了成人因素的影响。让幼儿评论其他同学的画是一个通过认识他人的绘画表现从而提升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参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发现他人画面上的长处在哪里,通过评价同学们的绘画,取长补短,来完善自己的作品。
  注释:
  ①袁贵仁.幼儿美术教育.
  ②童彦.谈正确的评画观.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幼儿美术教育.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2]童彦.谈正确的评画观.
  [3]杨景芝.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上一篇: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下一篇: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