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劵金融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证劵金融 >> 浏览论文

企业联保互保风险与防范化解对策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未知    日期:2015年04月22日
摘 要:文章分析了企业联保互保风险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 联保互保 现状 成因 防范化解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F8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282-02 当前在

摘 要:文章分析了企业联保互保风险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 联保互保 现状 成因 防范化解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F8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282-02

当前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信贷联保互保风险先后大量暴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金融监管层、经济界、学术界、银行界对该问题的现状、成因、防范化解风险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防止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扩散和漫延。

一、企业联保互保风险的现状和成因

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数据显示,在浙江省内,互保联保方式约占企业总融资比例的40%。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2013年12月末开展了企业担保情况专项调查,共涉及温州辖内的14家较大型的商业银行,200名对公客户经理,3117个企业贷款户,486亿元企业贷款余额,结果显示涉及担保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为67.8%。来自温州市某区人民法院课题组的数据显示,在2012全年和2013年前8个月受理的银企纠纷案件中,涉及担保的案件比例分别为96.7%和94.3%。有关数据表明,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压力较大。

据报道,浙江某市有几百家知名民营企业,近日联名上书向政府紧急求助,恳请政府帮助他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这些民企明确提出两点诉求:第一,希望政府成立专门小组尽快处置危机;第二,希望政府出面协调银行暂停收贷。

这场金融风波的根源在于所谓的“联保互保”制度。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因为缺少担保,很难从银行贷得资金。所以企业之间就进行了“联保互保”,这才从银行贷得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资金。“风险”是金融行业核心的问题,银行要求担保的原因就是借此控制风险。“联保互保”帮助一些企业获得贷款,自然也就代替银行承担了风险。

“联保互保”风险形成的原因:专家普遍认为,当前“联保互保”风险的形成,既和经济下行的宏观形势有关,也和地方政府、企业、银行的因素有关。

银行界的传统观点认为:长三角地区回报高、效益好。但是,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长三角地区没能成功实现产业升级,涉保企业积累的大量金融风险逐渐暴露。因此该地区,尤其是浙江的很多涉保企业陷入困境。而“联保互保”实行的多企业保证,一旦某借款企业出现违约,联保多家企业承担担保责任。

另外,监管层人士表示,银行内部经营绩效和风险激励的短期化倾向,违规揽存,使得实际风险管理被形式上的合规操作取代。了解情况的专家指出,在局部地区,比如江苏某地一些大型银行风险管控不到位,对潜在风险不敏感有很大关系。

地方政府出于GDP考核的压力,或明或暗授意企业联保互保。来自政府的无形压力使得银行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担保,削弱了银行鉴别风险、甄选企业的能力。

企业方面的因素是,有些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没有履行严格的担保手续,偏离主业经营,抗风险能力弱,有的企业甚至利用联保互保恶意骗贷。

二、防范化解企业联保互保风险的对策

1.扩大信用贷款,减少和消除联保互保风险隐患。建立健全信用金融基础制度,打造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最佳解决方案是构建企业资信评级体系,使银行能低成本地评估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

加强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必须确立企业信用征信制度。在设计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时,要高度重视资产负债率、资金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分析指标,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诚实经营行为。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提供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检索平台,逐步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建立在保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信用担保机构给企业提供担保后,由于承担了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所以担保机构可以有限介入企业治理,向被担保企业派驻财务总监,监控企业财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企业资产处理影响到担保人权益,必须事先取得担保机构的同意。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强化民营企业信用观念,严惩失信行为,以贷款银行的贷款风险预警系统为基础,对在保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在动态中控制受保企业风险。对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预警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不良资产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盈亏状况、资本充足率、费率变动的状况、担保风险度的变化、内控完善程度以及市场风险水平为核心的整套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2.政府处理风险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应该更多让市场发挥作用。建立政府补偿机制,保证担保机构有稳定的补充资金。要设立企业担保基金,担保基金规模不能太小,不能过于分散,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抵御风险。在担保机构出现资金短缺时,政府能及时提供补充,保证民营企业顺利担保。在政策上保护微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需要进行体制创新,从完善财政再担保制度,给民营企业税费优惠等方面予以帮助。依据法治原则,有序开展企业破产重组,这是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举措。推进科技型企业信贷保险、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合理承担风险。

3.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增强化解风险能力。民营企业必须直面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及时做出灵敏和正确的反应,准确预测和把握本行业产品、技术的变化方向及趋势,适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转换技术、市场策略及管理方法,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内部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一个规范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建立起内部稳定、规范的权力与决策机制,处理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能力。同时,加强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改革一切与市场经济相悖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以诚信至上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民营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文化这个核心上下功夫。高科技可以发展,制度可以制定,但体现企业全体员工精神境界和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因此,企业应注重塑造适应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不竭源泉,以此增强化解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2010年上半年温州市金融形势分析报告.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2010(7)

[2] 温州民间资本艰难转型.中华工商时报,2010.1.4

上一篇:采油企业精细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对策
下一篇:电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