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相对不变的,但是,生物科学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所以,教学内容是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或补充的。程旭阳老师的这篇文章内容说得在理,体现出程老师灵活把握教材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文章对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编者对文章题目进行了删改。
众所周知, 21世纪是生物科学更加突飞猛进的时代,其发展和进步日新月异。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而生物教材在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材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反映生物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梗概,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新发展。
但是,笔者在使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教材的时效性较差,个别内容陈旧,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今以2007年版本为例,做一说明。
1.必修一教材开始的“科学家访谈”是对邹承鲁院士的访谈录,而邹承鲁院士已于2006年11月23日5时20分在北大医院因病逝世。教材此处应作相应处理,比如增加介绍其两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学术贡献、真诚透明的科学人生等,这对学生都是很好的教育。
2.必修一第2页的“问题探讨”以SARS为例讨论病毒的有关内容,我们知道,与非典型肺炎的斗争发生于2003年春,对于2009届高一新生来讲,当时他们还是小学3年级的学生,并没有特别深刻的记忆。此处不如改为2006年在中国大陆大规模暴发的禽流感甚至是2008年全世界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
3.必修二93页在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介绍中提到: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公开发表。截止2003年,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已顺利完成。此处可将近几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新成果做一补充,比如:2004年10月,人类基因组完成图公布。2005年3月,人类X染色体测序工作基本完成,并公布了该染色体基因草图等。
4.必修二99页提到:通过推广杂交水稻,我国的水稻产量从原来的4500kg/hm2增加到7500kg/hm2。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108t,平均每年多解决约6000万人的粮食问题。这些内容都应做相应更新,比如:截止到2008年,中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已达1500万公顷,占国内水稻年总种植面积的59%左右,平均产量为7.1吨/公顷,而中国第二期超级杂交水稻单产已突破了12吨/公顷。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中国杂交水稻品种。中国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等。
5.必修二105页关于我国针对基因工程颁布的法规除了2001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外,还可再补充一些,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管理办法》,2002年3月20日起实施,第一次将转基因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2004年6月12日颁布。
6.必修三14页“思维拓展”中以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为载体,而我们知道:我国随后分别在2005年10月和2008年9月又成功发射了神州六号和神州七号载人飞船,课本也没有做相应更新。
7.必修三40页拓展题涉及到中华骨髓库的有关内容。此处也应将近几年的发展列举:如2003 年 -2005 年,中华骨髓库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彩票公益金的支持。截止2007年11月20日,中华骨髓库入库资料已逾70万人份,与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国家的骨髓库建立了合作关系。截止2009年3月,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人数已经突破95万。
8.必修三41页提到“相互关爱,共享生命”是2002——2003年世界艾滋病运动的口号。此处可把最近几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和宣传口号介绍一下,比如2005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口号都确定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并每年选定一个主题:像2004年为“关注妇女,抗击艾滋”;2007年为“领导”。
9.必修三99页“科学·技术·社会”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可相关介绍太过陈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其“全球生态五百佳”称号是在1987年。可补充一下内容:2005年,留民营蔬菜产品已经通过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发展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2006年11月,留民营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捧回了“世界有机种植者大奖”,这标志着留民营的有机蔬菜种植已经得到世界的承认,也同时标志着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2007年初,留民营的蛋禽类产品也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10.必修三118页有这样一句话: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公民降生。而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国际项目中心早期的预测,地球人口将在北京时间2006年2月26日上午8∶16突破65亿大关。
以上是笔者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发现的几处问题,由于资料不足,水平有限,肯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请有关专家批评指正。也恳请人民教育出版社缩短再版间隔,及时补充新内容,增强生物教材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