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并创新“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以及技术手段。“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主要以积件库作为数据支撑框架,借助多媒体数据集成技术这个组合平台,从而完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在积件式课件的协助下,运用先行组织者措施,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桥梁,形成全新的学习内容,实现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巩固以及迁移,从根本上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必然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递—接受”模式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应用。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运用口语以及板书,学生借助耳、眼、手等来完成知识的接收与接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该文主要立足于教育技术学角度,运用教育传播学以及相关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探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1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概述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最先提出来的,主要阐述关于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在奥苏贝尔的观念里,他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不是发现学习,而是接受学习,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要积极掌握知识以及经验,这类接受使学不具有机械化。对此,奥苏贝尔将新知识与原有认识以及原有观念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有意义的联系关系。“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即为帮助学生将当前所学新知识与旧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相联系,从而构建一种全新的关系,归属于类属关系、并列组合关系或者总括关系,从而站在新的视角上来审视与分析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的理解、保持、运用以及掌握,根据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来形成与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获取新知识。
从本质上来讲,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工具,结合先行组织者策略,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间的联系,分析新旧知识间存在的类属关系、总括关系或者并列组合关系,帮助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战略以及协作学习战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构建自身的认知结构,合理将知识意义进行迁移与应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则要积极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实现获取新知识目的。同时,将新知识深入吸纳到旧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展原有认知结构并加以利用。
2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2.1 借助积件式课件有助于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奥苏贝尔在他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中阐述,要想促进学习的实效性,对当前所学新内容而言,必须要适当利用引导性材料加以定向以及总结与分析。具体而言,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阐述教学目标;第二,呈现先行组织者,引导学生总结以往知识体验。例如在高中政治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中,可以积极利用积件式课件,借助历史图片以及视频等先行表述方式,阐述文化的精神现象、社会现象以及文化力量,呈现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性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与经济以及政治的相互交融,分析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以及责任感。此外,在讲述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的挑战等问题时,积件式课件资料作为教学内容的引导性材料,有助于延伸与补充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2 借鉴积件式课件有助于构建新旧知识间联系桥梁
要想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产生意义,学生必须要将教学内容与自身已经形成的、固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因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其具有影响作用。认知结构主要指学生固有的知识数量、组织结构,由学生已经形成并能回想的概念、理论以及事实等构建而成的。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积件式课件开展“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有助于更新学生的认知结构,构建起新旧知识间沟通桥梁,从而呈现出全新的学习内容。对于高中政治思想课程而言,诸多抽象概念以及逻辑命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通过运用积件式课件将这些抽象化的概念或者命题形象化、生动化,转化成可具体的图表、音频或视频等,从而实现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目的。例如在学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时,学生对于商品价值量、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供求关系可能没有具体的认知框架,因此必须要通过具体化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抽象化概念以及命题,可以展示生活中关于商品交换的活动,借助文本语言配置,从而使这种接受学习产生意义,积件式课件帮助学生将概念与形象进行有机结合,搭起沟通桥梁,深入理解概念外延与命题真伪。
2.3 运用积件式课件有助于促进对政治思想教学内容的巩固以及迁移
在高中政治思想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作用,要求学生积极作出反应以及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积件式课件信息传递功能优越,相关的心理学试验表明,这种模式能够将听觉与视觉进行综合运用,知识获取率极高。积件式课件将单调的文字生成多种媒体语言、动态图像、立体界面与多频画面,使教学内容具备直观性、生动性以及形象性,现场感以及立体感强烈,所产生的感染力以及吸引力也较大,一定程度上巩固与迁移了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民族精神时,可以利用积件式课件,展示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以及勤劳勇敢等情境氛围,让学生在这些创设的问题情境以及交流情境中领会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民族自豪感,有助于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当前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得到了积极的应用与发展,基于多媒体技术下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可缺缺失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有助于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构建新旧知识间联系桥梁,促进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小平.政治导学案在高中课堂中的实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1).
[2] 陶月秋.着眼课堂 注重教法—浅析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
[3] 周瑶.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0(34):143-144.
[4] 张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教师),2010(10).
[5] 李景华.支架式教学:有效教学的生长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9).
[6] 刘芳.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