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应用,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有效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教学反馈,改进教学的有力武器。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目前我们高中政治作业的布置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境地。在现行高考方针的引导下,政治学科作为“小科目”不太受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们的重视,有的学校甚至强行规定政治等“小学科”一律不准布置作业。究竟高中政治学科要不要布置作业?怎样布置作业?这是学校和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政治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社会热点
根据心理学理论,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效的最重要的内部心理因素。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促使其克服困难。社会热点问题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有很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激发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既可以锻炼学生提炼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使政治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师生全面互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我们可以用目前各地房价合理下跌这个时下经济领域最火热的经济话题来设置问题;在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可引导学生探讨各大汽车厂家正在积极备战新能源汽车的原因;在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我们可以用“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人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更能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政治作业的布置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学习生活是新课程标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的初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他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学要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政治教材的内容从根本上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各方面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特别是高一“经济生活”中的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科学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内容更是直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内,而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作业发挥联结政治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的作用。如在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一个针对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内容、消费结构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出人们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有多大,应怎样科学合理地消费,等等。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拓宽眼界,增加知识面。
三、政治作业的布置要注意突出重点和可操作性原则
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每个学校留给政治等“小学科”课后作业的时间真的不多。因此政治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一定要花费一些心思,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想当然”设计,更不能没有重点地随意设计。而应该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既注意突出重点,又尽可能地照顾到全面。高中政治作业的布置同时又要有可操作性。高中生课后作业繁多,政治作业如果没有可操作性,学生就会无从下手,最后导致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敷衍了事,白白浪费学生的时间。例如一位教师在复习完“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设置了这样的题目:请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本市发展之路调查”的研究性作业。这个作业的设计应该说有一定的价值,具有生活性、探究性、适用性,能促进学生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和关注,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但这一作业如果教师不加以点拨和引导,学生仅利用双休日时间去完成是很难操作的。
四、政治作业的布置要遵循多样性原则
作业的多样性原则是各学科都要遵循的原则。如果作业形式单一势必会降低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锻炼和培育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政治作业的布置不能仅以书面作业为主,不能仅以客观题为主,而要采取多种形式,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客观题作业、主观题作业;课前预习作业、课后巩固作业;背书作业、操作性作业(如社会调查)等。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一框时,课前我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逛完三个菜市场,让他们调查:①不同的菜价格一样吗?②哪种菜最贵,哪种菜最便宜?为什么?③同样的菜在不同的菜场出售价格一样吗?原因是什么?再让这三个小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思考:假如我是菜场售菜者,我该怎样在激烈的卖菜竞争中取得胜利呢?并撰写一篇小论文,以便学生课堂讨论。多多布置诸如此类的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堂、带着成果上课堂。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生动的,必然是深得学生喜爱的,必然是学生终生难忘的;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毫无疑问的,教学效果必然是高效的。
追求无止境,我们政治教师只有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智慧地布置作业,才能发挥作业的最大效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