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问题教学法较好地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就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运用
高中阶段,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问题教学的方式,通过对物理学习中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物理教学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实施问题教学的依据和重要性
新课程体系下的物理教学主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从提出与学生关注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围绕基本概念在情境中组织进行活动。而情境问题正是把中学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弥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不足。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接触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学习过程中。准确的、适当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石。
二、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1.问题素材要有针对性
要利用教材内容中蕴含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问题要有方向性
教师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
3.问题要难易适度
难易适度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情境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利用生活实际经验,设置问题
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一切可能,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物理现象存在,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现象,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原理,通过设置这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强的兴趣,也能更好地探究问题。
情景: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两张生活中的图片:(1)警察让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2)亚洲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发问题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知识和现象更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物理实验的进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更加深入。教师通过实验设置问题,让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情景:研究摩擦力问题时,教师先进行实验操作,将木块依次放在玻璃上、木板上、毛巾上,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提出问题:摩擦力受哪些因素影响,然后用不同的力拉木块,探究是怎样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分析。
3.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设置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物理动画,通过对动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提问,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比枯燥的提问更强,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也就愿意学习了。
情景:在学习《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并提出问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细绳系一小球,使其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细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小了,小球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大了,小球如何运动?通过问题设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看视频,得到答案并分析探究原因。
物理教学是高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就要积极地采取措施,运用问题教学的模式进行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也会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张晓东.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