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美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高中论文 >> 高中音美体 >> 浏览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刍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6年01月26日
  美术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在学生的素质的整体提高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美术课功不可没!笔者拟就此一方面做些探究,以期能对高中美术教育的水平提高起到些许推动作用

  美术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在学生的素质的整体提高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美术课功不可没!笔者拟就此一方面做些探究,以期能对高中美术教育的水平提高起到些许推动作用,也希望能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做些贡献!

  高中美术 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美术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就美育来讲,教学中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为目的,使学生个性得到真正的张扬,深切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要真正地、有效地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求知,教师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审美教育,践行审美教学
  审美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具体是指通过形象塑造,熏陶学生,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成熟,人格上趋向完美。但是,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呢?高金岭老师认为“学生审美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联想力等心理活动;一是学生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能力。”这就为我们的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美,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自觉,培养审美能力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以传播基本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这一层次上。作为美术教师,有时也不太注意美术大纲上的精神要求,特别是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师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或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做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很少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这对学生审美自觉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益。
  所谓审美自觉,我们可以理解成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一种自觉地审美驱动,面对一幅作品,学生能主动地、科学地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去分析鉴赏,从中得到熏陶!试想,如果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再加上讲得平淡乏味,那么学生听了就会反应淡漠。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更不会有鉴赏的冲动。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就日渐偏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由此看来,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镜。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意识。
  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作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然后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地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这时,课堂呈现出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我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在理解中已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了,而且把马的精神上升到民族的精神这一层面上来,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堂课给我的启发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的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发挥的现象。
  三、以创作带动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他们是从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正是由于这些反差,他们渐渐发现了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的。有了这些认识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
  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不同的画家运用了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更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并从中受到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特定对象进行绘画创作,用创作带动欣赏,我想,只有学生真正进入到创作情境当中,才会对艺术产生真正的理解,才会真正提升鉴赏能力!
  总之,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抓住审美教育这条主线,把审美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绝对不能把教学表面化。教师还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向广袤的大自然,用大自然的奇山异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只有爱美,才会审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刘勇.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1,(05).
  [2]高建宏.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3]黄娟.浅谈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育[J].学周刊,2011,(29).

上一篇:高中美术教学创新探讨
下一篇:新课改下的农村高中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