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高中论文 >> 高中语文 >> 浏览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9月15日
  在新课改中,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不再呆板、程式化?如何让语文课堂灵动飞扬,不再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

  在新课改中,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不再呆板、程式化?如何让语文课堂灵动飞扬,不再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具体讲,主体意识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把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转换成对掌握语文知识内在规律性的探索,把语文学习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理性认识,并把这种活动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内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步地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强、勇于创新的性格。所以,学生良好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受益终生的。
  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1 打破教师“一言堂”传统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平等 、合作的适合主体发展的环境。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教师“一言堂”教学传统,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们在向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
  例如,在设计课堂发言的内容时要具有由浅入深的梯度,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并且多给他们鼓励的微笑,保持公平,幽默,热情的情绪,师生共建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通过课堂环境的改善,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充满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古文阅读,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
  2.1 运用角色变换训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新课标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学生在学习时有兴趣。教师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授《荆轲刺秦王》,我让学生自己写剧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太子丹、荆轲、樊於期等,然后在班里演出。学生提高了语文修养,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2.2 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仅有声、像,还有动画效果,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
  2.3 实行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是漠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教师应注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比如,作文教学,便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此外,学生也可以平等地参与评教。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进一步加强。
  3 倡导成功教育,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人总是渴望被人重视,渴望获得成功,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感受。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如,在学习曹禺话剧《雷雨》一课中,对于周朴园的性格,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很好地把握了周朴园的形象,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创造成功机会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我还发现语文活动课是给学生提供成功机遇之一。“活动”二字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语文活动课授课的形式、地点、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上课的形式,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学习方案,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 可以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文学、语言知识;可以采用“茶馆”式的讨论方法……这样,鲜活的内容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
  4 教规律,授方法,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应由“学会”变成“会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诸如精读课和略读课的不同学习任务及阅读步骤,作品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知识和方法,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工具,这样使学生在遇到不同文体的文章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阅读方法独立地阅读,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指导模式,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开放与民主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当我们面对的学生是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真正主体时,教育之美境也许已经呈现在眼前。

上一篇:信息技术助力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