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鲁西平原上的莘县二中,是一所已有60余年历史的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莘县二中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地处乡镇却获“省规”称号的普通高中。2009年学校成为聊城八县市唯一的“和谐课堂建设基地”。2010年8月,莘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莘县二中由朝城镇迁至莘县城区办学。迁校后学校创建的“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全员育人导师制”育人模式和实施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市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学生是“先生”也是“元帅”
在学校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名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讲授一个颇为复杂的知识点。这位小“先生”手里的“教案”,是由教师精心编制、学生悉心做过,且经过教师批改的“导学案”。当然,“小先生”也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就由台下的某位伙伴“救驾”。遇到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真“先生”才会出面将问题彻底“摆平”。每堂课上,都有若干位“小先生”走上讲台,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
学校构建了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现代教学模式,“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使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学生在教师精心编写的“导学案”的指引下,原本基础很差的学生也能听得懂,也能学得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学校还实行从“列兵”到“元帅”的军衔晋级制。各班级每个月要召开规模隆重的“晋级表彰会”。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意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教师都是“班主任”
2011年,学校结合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三大步励志教育”,开始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所有学生每天三次集体朗读“励志信”,晚自习前填写“成长记录”,导师则每天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对学生进行解答或提出建议。学校还规定全体导师每周至少与两名“典型生”单独交流,填写“谈话记录”,促使师生交流常态化。
天天“阳光大课间”
学校全年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周一至周五全体导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规定主题的课间活动。学校规定每个小组必须坚持练好一项体育活动项目,并定期进行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导师们了解了学生,加深了师生感情,找到了常常只有班主任才拥有的职业幸福感。
给力的教科研
在2012年的省级高中课题申报中,学校的18个申报课题均获立项,占全市所有高中科研课题获批数量的一半以上,18个课题中有两项为省级重点课题。学校成立了“‘一五三’课堂教学研究室”,聘请了32位优秀教师做专职教研员,从课件制作等多个关键点进行研讨,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还成立了德育教研室,通过教师个人申请学校行政办公会研究同意,最终确定了20名兼职教研员,具体负责各个环节的教研工作。2012年暑假,学校应邀主编国家级课题“三大步励志教育”实用体系配套用书《精心塑造我自己》共6册,现已供全国近50家实验校的10万余名学生使用。
大事小情皆教育
学校每周由各班级申请承办升旗仪式,参与升旗活动的同学庄重而威严,升旗场面震撼人心,国旗下讲话更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学校的爱心志愿者团队,已把莘县城区敬老院当成长期服务场所,受到老人们的一致称赞,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校设计开展的诸多活动,都含有深刻的育人意义。比如为了加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校要求所有的住宿学生每天洗脚,班主任每晚必查。学校每次过大周都要布置学生完成一项任务,让学生学会感恩。
2013年学校迎来了城区首届毕业生。整个毕业典礼共设“一起走过的日子”“说句心里话”“丰收的喜悦”“精神的传承”“祝你一路顺风”五个篇章,通过视频等形式,把本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三年的情形全方位、多层面地呈现在全体师生面前。最后,每一位毕业生从毕业门下走过,与所有领导、教师握手告别。2013年学校参加高考的学生278名,几乎所有学生都步入了高等院校深造。
小小学生电视台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全校师生始终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工作和学习,最终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创建了学生电视台,招聘了学生小记者,由学生主持、制作、录播的新闻类系列节目《二中纵横》每两周一期,现已录制播出了49期。配合全员育人的《励志导航》栏目,现已播出26期。学生自编自演的电视纪录片和情景剧已有40多部。2012年12月校学生电视台喜获“中国百佳校园电视台”称号,学生自行录制的纪录片《二中学生的一天》荣获国家级校园电视节目金奖。
纵观莘县二中的发展之路,不难发现,学校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里取得较为出色的办学成绩,和莘县突出的高中教育大环境及二中领导班子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不无关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今后,学校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