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其他论文 >> 教育管理 >> 浏览论文

美术课快乐教学法的特色教育管理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2月06日
摘要:在中小学校教学中,随着生源的变化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办学观念变化,出现大规模的学校撤并,在同一个年级里有10个或更多班级的平行班现象很普遍。本文针对平行班现象,通过剖析、总结平行班的特点,寻找相应

摘要:在中小学校教学中,随着生源的变化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办学观念变化,出现大规模的学校撤并,在同一个年级里有10个或更多班级的平行班现象很普遍。本文针对平行班现象,通过剖析、总结平行班的特点,寻找相应教学对策,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探求,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审美创造力,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才能在不断重复的平行班展现出其独特的精彩。

  关键词:平行班  特色  兴趣  教学
  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量向城镇和县城集中,我国农村撤并学校的现象已非常普遍,由此带来的“城满、乡弱、村空”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导致城区的学校生源急剧膨胀,一些地方的小学学生人数甚至高达五六千人,一二万人的中学已不在少数。笔者所在学校就是在此背景下创建的,学校拥有六千多名学生,同年级平行班较多,有的年级平行班数量甚至高达20个之多。音体美教师的压力之大,从原来教五六个班到现在教八九个班甚至十个班,教学压力可想而知。班级多了,教师辛苦一点儿没关系,可往往面临着一节课所教的内容,要重复上十几遍,在经过八九次的内容相同的教学活动后(虽然每次有一些改进,但基本还是雷同),教育主体的新鲜感消失了,以后的平行班教学似乎成了“机械式”教学,毫无新鲜灵动可言。正如古语所言:“一鼓作气,一再而衰,三衰而竭。”久而久之,教师对教学的激情将随着同一内容的机械重复而变得日趋减少。
  “把手握住,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张开,得到的是整个世界。”在平行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果在以往“机械式”教学模式影响下,传统的教案、教条和经验在教学中起着主导性作用,这种做法势必会变成程式化的过场,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课堂毫无生气,日常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对生动的美术教育本身虽然不会产生厌学情绪,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将存在一个一辈子的失望,带着对艺术感染力不作为的遗憾渐渐长大。教师的光荣职业就是这样的吗?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音体美学科的教学,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种同样的现象:老师们上这么多的平行班,时间久了上课人就会麻木,缺少了教育激情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普通人对一件事物的兴趣最多保持在15天左右。在经历了五六次甚至十几次相同刺激后,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自觉就淡然起来……如何打破这种现状,让教师能够做到灵动而教、新鲜上阵,从而解决“教学疲劳”问题呢?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针对平行班现象,通过剖析、总结平行班的特点,经过不断实践,逐步体会到只有努力寻找相应教学对策,有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探求,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促进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审美创造力,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才能在不断重复的平行班展现出其独特的精彩。那么,如果成功的小学美术教育是快乐的,平行班教学的快乐能否复制呢?
  1.由班级而变,定特色
  在教学中,教师们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经常会出现教师苦心备好的课在这个班上教学效果非常完美,而在别的班级却适得其反呢?
  众所周知,不同班级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如果采取“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和“一刀切”的教学要求,那么 “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是不可能达到教学初衷的。其实,由于班级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导致看似“统一和公平”的教学对学生更是一种变相的不公平。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同一班级中多数学生的特点而设定该班级的教学特色,对不同班级设定不同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再进行“分类控制与分层指导”,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如针对三年级,把13班、14班和2班定为“聪明调皮班”,这些班级的生源质量相对比较好,也经过了一二年级的系统美术教学训练;虽然这些班级的学生比别的班学生表现得聪明,但也显得调皮、问题更多,甚至常常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小问题来考教师。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笔者从加深教材中的内容入手,采取多样化教学的方式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学以致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教学模式改变后,“聪明调皮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又如11班和5班,针对这种整体思维不够活跃的“乖巧班”,笔者通过尽量细致讲解,努力做到循循善诱,对他们的要求适当降低,在示范和大量范作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得到愉快的启发。这样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系列微小的调整和变化,同样也让他们获得了喜悦,在自信中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兴趣得以同步提升。
  在平行班教学中,还有一种需要特别引起高度重视的生源,就是农村学校并入的平行班学生。村小学的并入,使得平行班后面的几个班级底子就更加薄弱了,这些大量的农村孩子由于家庭条件差,他们甚至连基本的美术材料也准备不齐,有些孩子用的草稿纸居然是用捡来的废旧报纸、别人扔掉的旧纸和一些花花绿绿的广告纸盒钉起来的。针对这种平行班的教学,就不能只是降低教学难度这么简单了。笔者调整教材上的一些内容,把需要购买的材料统统删去,通过和他们一起快乐地玩“废品乐园”、“魔化旧时代”,用身边随手即得的材料“因材施教”,渐渐地使他们也学会了很多美术本领,他们的作品令人惊讶、感动…… “千万别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同在一片阳光照耀下,他们都是绚烂多彩的。”找到适合他们的,才是最美的。
  针对班级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班级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这仅仅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开始,兴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欣赏内容表征所引起的感官刺激上,只有当兴趣指向事物本质属性、因果关系的探讨,方能转换为一种求知欲,维持认知活动持久地进行。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眼睛去发现,去对待,去创造性地教学。而教师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更能避免同质化简单的重复授课,使得孩子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与快乐。   2.由视角而变,新历程
  在平行班教学中,作为美术老师,不管一节课是初次教学,还是重复了多遍;不管是喜欢的班级,还是担忧的班级,教师首先要保持一颗快乐而宽容的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快乐与不快乐可能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有关,这便是“转换视角法”的妙处。一次偶然的机会真正让笔者折服了它的魅力:三(18)班是全年级闻名的“闹腾班”,这群“脱缰的野马”一直令笔者头疼不已,每次上课总需要花上几分钟来“整治”课堂纪律,班主任老师也常对此摇头,但也没有太多的好办法。在这样的班级讲授已经重复过数次的教学内容,其效果可想而知。有一次,偶然间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对制作手提包很感兴趣,于是乘此机会我对他们大加表扬,而“野马”们也由惊愕转而羞涩,进而露出自豪的笑脸。真的没想到,就那么小小的一次转变还给笔者的是无数的笑脸。从此以后,在一次次的改变中,笔者再也没有带着害怕心理上这个班的课了,褪下“沉重包袱”,取代的是快乐和由快乐生成更多的乐趣。笔者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认真地聆听着他们的话语,蹲下来与孩子们真诚交流,用“心”去体验孩子的体验,感受着孩子们的感受,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心情不同了,付出的不一样,得到的自然更是精彩纷呈,这就是老师不同视角带给学生不同的心境历程。
  之后对于平行班教学笔者一直这样提醒自己,不管自己那天的心情如何,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到课堂上,因为自己的坏心情糟情绪往往在下课铃声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学生是那样的纯真,不管怎样的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赏,老师的微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
  3.随机而变,巧花样
  平行班教学的虽然内容是一致的,但课堂上却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样就需要教师“急中生智”,随机灵活调整课堂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式。当然,这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熟练地掌握学生特点和教材特征。简单来说,就是要体现“花样教学”。比如在一节《水墨画鸟》课上,同学们正听得入神的时候,一名学生书桌里传来了鸟叫的声音――他把家里的小鸽子带来了。鸽子的叫声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笔者走到学生课桌前伸出双手,停顿了下说:“同学们学习是这样的入神,连鸽子什么时候进课堂也不知道。”于是在善意的笑声中,化解了一场尴尬,老师的手已经伸出去了,学生再不愿意也只好贡献出心爱的“宝贝”。在顾全了学生面子的同时,笔者大胆放弃预定的教案,把教学内容改为观察这只鸽子的结构,并通过给鸽子系线让这只可爱的鸽子在教室中飞一飞,使得学生们开心而直观地加深了对鸟形态结构的理解。在轻松的直观观察后,他们作画显得特别投入。因为这只鸽子,笔者临时变换了教学内容,效果还出奇的好。试想,要是采取没收加批评的形式,还会有这么生动的教学、生动的作品吗?
  4. 由氛围而变,重互动
  教学氛围是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情绪状态,是教学能否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勒温等心理学家曾对此进行过研究,他们认为:“只有在开放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水涨船高,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显著加强。”形成开放、民主、愉悦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探究,发展好奇心和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要坦诚相见、平等相处,特别是教师不要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与学生多交流、多互动,那种居高临下的硬性灌输、填鸭式的教学,势必会压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与热情,使得教学成为独角戏般的只有“教”而缺少“学”。
  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给每个学生以自主探究、充分自由表达的机会。因此,根据教学实际,要适时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启发学生自主地去感受、体验、想象、评论。学会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同样是激发学生对美术课教学兴趣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对于一些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技法丰富、内涵深刻的作品,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则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欣赏,通过同学间的讨论、补充,使学生能够对作品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并实现欣赏主体间的差异互补,拓宽学生的欣赏思路。
  只有在开放、民主、愉悦的美术教学气氛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想象,才能有兴趣与教师互动,参与到教学的课程中来。
  综上,在美术平行班教学中运用上述对策,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审美创造力,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才能在不断重复的平行班展现出美术课的精彩。几乎所有的美术专职教师都必须面对这样的重复性教学,只有认清现状,主动改变自己,创造性地教学,才会让教师教得轻松,希望在素质教学的今天,笔者能和各位同行一起在花样中寻找快乐,在轻松愉悦中点拨孩子“智慧的琴弦”。让我们一起来想方设法把握教育方向,结合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实际,一起快乐工作,努力使每一节课在孩子们的生命交响曲中留下值得记忆的音符。更希望广大美术教师都能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在教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浅谈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
下一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