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学教育中,语文教学算是最难也是最沉闷的一科。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若只着重分析课文,那么学生便成为被动的听众,语文课堂就变得枯燥沉闷。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继而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中学教育;阅读;兴趣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言是人类沟通的一种媒介,文字和文学却反映出人类思想无价的遗产。世界上中文是难学懂的语言之一,随着世界各国人与人之间距离缩短,语文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视,在我国语文教学一直是处于学生听、教师完整详细分析评价的这样一种过程,结果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越来越抵抗语文课,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沉闷呢?
一、教师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是每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事先准备的工作计划。要想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于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新课标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概念,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新时代的需要。现代教育更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程度,教师只有认真备课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学生真正需要学习什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才会避免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假若教师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轻松快乐地获取知识,那么课堂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课堂中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教师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播者,更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提问或者只有提问的课堂都是悲哀的,在这样没有气氛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将受到影响。
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面对这么难教的科目如何令学生对语文感兴趣?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哪怕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平台讲述自己对问题的想法,让他们自主学习;当问题提出之后,鼓励学生亲自去讨论并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临时的引路人,学生始终要离开教师独立行走,只有摆脱那种束缚,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三、短短的朗读让课堂变得不枯燥沉闷
提到语文,不少学生都烦恼语文这门课背诵的知识实在太多,而实际上使用得却很少。有感情朗读古诗和课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很多语文教师都会在上课前5-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前读,目的除了让他们体会文章的韵味外,还无形中让他们得到语言技能的锻炼。为什么短短的课前读会发挥最大效应却不令课堂枯燥沉闷呢?若教师讲课时课堂气氛变沉闷,但这时让全班同学朗读某段课文,大家的注意力便会迅速集中起来,让课堂变得更有生气。有很多教师都会抱怨为什么上课短短几十分钟却要多次提醒学生精神集中,原因是教师所上的课气氛会产生闷的感觉,这时候不妨让你的学生进行一次短短的朗读,可能还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
往往语文测验或考试中,学生失分最多的就是阅读和作文。如果学生学习是老师强迫的,那么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感。作为中学生刚开始接触自学是有点困难,特别是阅读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或者几万字的课外书,往往读着读者就走神,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频繁出现呢?记得有位初中英语老师,他有个学生除了英语一塌糊涂,其他科目都名列前茅,当然渐渐对英语反感,后来他的老师建议他坚持每天花十分钟面对英语书,刚开始他觉得很难受,一个月过后老师建议他坚持一个月每天花20分钟读英语,下个月再每天用30分钟做英语有关的作业,结果第二个月他读了两个星期的英语就开始爱上了学英语。
其实,学语文的方法不难,阅读有关语文的文章也不难,关键在于兴趣。培养对语文兴趣不可以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一天一点地坚持每天花点时间在语文阅读上,渐渐地,学生也会爱上语文阅读。语文教师不如不妨试用这位中学英语老师培养学生的方法。
五、师生互动,激活课堂
语文其实不乏味,教师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他们的心智,从而来激活课堂呢?关键是师生在课堂的互动。“学而不思则罔”,假若教师只顾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便会感到窒息。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但都是朝着一个目标进行教学,课本知识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点联系实际生活,从实际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多点让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这门课。同时教师也应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学生带着针对性强的问题思考,这样对课文的认识会变得更深刻,从中可能也会体现出探究的无穷乐趣。互动的课堂是教师激活课堂的关键一步,在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时能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那样语文再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
六、21世纪创新的素质教育
进入21世纪的新纪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爆炸时代,传统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国家实行素质教育,提出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的目的的教育。语文教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以培养创新能力?单独依靠教材的模式化教育与现代创新型教育背离,教师应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上引导学生创新,让语文课堂远离枯燥乏味。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之所以创新是它可以开拓学生视野,立足课堂,着眼课外,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听写读说,从而他们对语文这门基础教育课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能力。21世纪是个多元化社会,创新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国家栋梁当前最适当的教育,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任务更是陶冶学生文学情操。
七、巧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输和转化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先进发展,多媒体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辅工具,它能吸引学生主动去看,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主动去探求。在语文课上巧用多媒体,教师在课件上插入的图片、音乐和视频,学生能直观地从多媒体上获取知识,思维更加清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得记忆更加深刻,及时枯燥沉闷的课堂也会活跃起来。然而教师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肯定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若过度使用,则会令学生造成学习疲劳而对之产生厌倦,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失去多媒体教学本身的价值,所以教师一定要巧用多媒体,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
八、国学也能让语文课堂更有趣
“国学热”是近年出现的新名词,大家似乎都很注重国学对孩子的思想启蒙。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国学中有许多中华传统精华,语文教学渗入国学精华,学生的精神修养也会得到升华。然而国学不是简单的认识生字、读书、背诵,即使学生能倒背如流,面对试卷得心应手,但其中的道理在实际中也不能做到,这样的教育是悲观的。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学内容,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即使学生真的不能一字不漏背诵出,那也不是重点,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国学教学不是简单的解读就能明白个中道理,需要时间慢慢体会。国学中的经典能带给学生深思,学生汲取其精华并能能运用于实际,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语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纵使没有语文课本,我们也能从各方面接触到关于语文的领域。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师耳提面命教导学生、学生认识和学习生字和简单朗读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枯燥沉闷的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能在乐趣中学习记忆。同时,教师结合课堂内外进行一些班集体活动,让师生融成一体,一起体验语文世界,从中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慢慢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