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其他论文 >> 计划总结 >> 浏览论文

专业教学计划与二课堂辅成培育计划融合的探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6年07月20日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实现专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教学与二课堂培育的共进互补,有利于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延伸至丰富多彩的二课堂,建立起以专业教学计划相适应的二课堂辅成培育计划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育的成效。

关键词:专业教学;辅成培育计划;弹性学分;个性化培养

 

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以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教育结构不断发生变革,教育主客体界限的淡化、教育内容的多样性需要,迫使现代教育从教学理论的主张转向多元化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该要求为实现和推进专业教学计划与二课堂辅成计划融合提供了指导。

自《纲要》实施以来,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逐渐摸索一条新的道路,即学生工作积极配合学生专业课堂教学所需,疏离并整合第二课堂协同培育资源,依照专业教学计划,配套制定辅助专业课堂教学,凸显人才培养成效,打通一二课堂人才培育渠道的二课堂辅成培育计划——《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才方案之学生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学生工作指南》)。

一、《学生工作指南》概述

《学生工作指南》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才第一”的学生工作理念,努力构建系统育人机制。学院在学生工作领域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从品格塑造与人文陶冶、科研探索与竞技提升、团队凝聚与身心协调、思辨能力与口才训练、社会实践与专业调研、职业指导与就业准备等六个方面与第一课堂紧密融合,通过学生自由参选与指导参选的方式,实现学分互换、综合素质学分认定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的二课堂辅成计划。

二、辅成培育计划的“三个关注”

二课堂辅成培育计划相对于专业教学计划而言,是人才培育的有效延伸途径,它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为基本形式,通过融入围绕专业学习相关设计的创新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在团队参与的环境下,提升自我素能为基本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二课堂辅成计划的实效性,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辅成培育计划的制定依据是什么。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一般在共青团工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社团、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围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活动。校级学生组织缺乏对不同院系学生专业培育的了解和把握,势必导致学生课外活动的培育成效与第一课堂人才培育相脱离,此外,还带来学生活动参与度不高、培育效果不明显、培养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辅成计划的制定应当首先以专业培养为基础,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第二课堂设计的切入点,由院系教研室、专业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论证。

(二)辅成培育计划如何对一课堂进行补充。二课堂辅成培育计划没有固定的培育大纲,它的设计依托于第一课堂教学,但在资源的整合上又具有开放性。其开放性在于实时关注社会变化,将有助学学生培育的社会资源引入第一课堂,为第一课堂培育中的不足进行灵活补充,增强专业教学的活力。

三、实现途径与保障

(一)打破学分认定,增强弹性学制的活力。高校教育中每一门课程对应一定的学分,学生通过课程的考试,获取相应的学分。弹性学制是基于学分制而演进,是学分制的另类发展和表现。如果说弹性学制从修读专业的时间上体现个性化所需,那么辅成培育计划纳入学分认定则是从培养的成效上体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前,成都大学围绕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实验实训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各类系列专题讲座与报告等方面对参与的学生进行科创学分认定。科创学分的获取与学生毕业资格无直接关系,为体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完成了科创项目,获取了认定学分,可以互换既定教学计划中部分学分的柔性规定,如选修学分。

(二)畅通信息渠道,提供全员参与的可能。辅成培育计划要更好的融入第一课堂,实现信息的对称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主要途径来实现:

第一,与现今高校运行的教务系统专业课程信息关联,学生在了解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日志安排等信息中,能够快速知晓与该门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培育计划,包括学分认定、实施安排等。

第二,第二课堂因学生参与的不确定性,往往会走出第一课堂教学主体的限制,如在文理科学生组建团队参与科创活动。搭建第二课堂的信息交互平台,更有利于学生在其中找到归宿,教学相长,促进发展,凸显成效。

第三,通过较为成熟的第三方社交平台,如易班,将高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服务基于一体,打破校际之间的界限,将学生学习与成长资源的利用做到最大化。

(三)整合培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专业教学计划与二课堂辅成培育计划融合是对现今高校教育发展和延伸,目前全国高校虽在不断尝试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因在现今高校教育体制下不能完全放开、信息不对称等诸多方面外部原因,导致总体进度稍显缓慢。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校级领导机制。一二课堂的交融,不能仅依靠教学部门,或是学生工作部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自于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要充分调动校内外各部门的培育资源优势,分工合作,相互补充,建立健全“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的培育机制。

(二)足够的经费保障机制。一二课堂的互补,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应高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将专业教育与二课堂培育作为整体工程来抓。此外,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合理。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甘霖,熊建生.“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4(04).

[2]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6).

上一篇:线性代数课堂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下一篇:基于学情制定文言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