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们的学习方式转变将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会因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这将使得他们不仅成为今天学习的主人。还将成为明日生活的主人,成为一个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培养高中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就是为他们的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和社会性都比初中生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明显增强。而且业已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他们日趋加强的自尊心、自主需要和自律能力绝对不容小觑。这些心理特点都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一种特殊的学习——自主学习。
技术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教育技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教育和技术的而发展。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有着必然的联系。显然,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技术也有联系。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实现教学模式由“刺激——反应型”向“双向互动型”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求教师真正地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思考、推理、归纳、实验等过程。那么如何做到将课堂动起来,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是要运用多媒体去探索一些教学新,让学生的思维的空间扩大、变活。使学生成为课本的真正主人,成为教师的真正朋友。这里面说运用多媒体去探索教学新方法就符合了前面教育技术的两层含义: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媒体的技术;二、析和解决教与学的总体过程,从而获得优化效果的系统方法。其次,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这一上来看,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水平的高低的原由中就包括:“教师需要理解和专门掌握教育技术,并能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善于在汹涌而来的信息面前指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只有教师完全的掌握并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才能达到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并特别强调使学生达到若干目标之一“具有终身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