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效益的策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5年07月18日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到实处。那么,怎么做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热情投入,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人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必须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发挥、创造。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教师要充分领悟新课改的精神,按照素质教育新观念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全面教育和发展。在日常接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一视同仁,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委婉地指出,鼓励学生进行改正,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教师的亲近、信任和尊重之感,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在教学中调动自己的全部情绪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热情,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能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注重操作。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上机操作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而且也是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进行练习、实践、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很喜欢亲手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很高,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多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并时常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引入游戏,寓教于乐。小学生对于电脑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可以引进有益的小游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主动地学,轻松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指法练习时,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这时教师可以引进“金山打字通”里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练习指法,从而既让学生完成了指法练习,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组织竞赛,提升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比如指法练习、网页设计等,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在竞争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在竞争中不断进步,既提高了知识技能,又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三、手段多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学习也是如此。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师从一开始进行教学时,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对此,教师要从三方面进行着手:一是课前预习。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课本知识梳理一遍,哪里明白哪里不明白,要做到心中有数,将重点知识勾画出来,自己先思考、学习,不明白的地方等待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一个知识巩固的阶段,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课下作业、上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常练习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巩固、提升,避免遗忘或生疏。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仅靠课堂上学习到的一点知识,那么很快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的知识升级换代,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终身受益。但要注意,在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要安排一些简单并且少的内容,而后逐渐增加内容和难度,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四、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能“一刀切”。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因为多是上机操作练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以便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学习软件。知识的学习都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不同的学习软件,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进一些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方面的软件。而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就可以引进一些趣味指法、智慧拼图等指法练习软件,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其次,面对同一年级同一班的学生,教师也要根据学情区别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电脑在我国的普及率已经大大提高,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脑,在上计算机课前也没有或者很少接触到电脑,导致学生的电脑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正视这种情况,针对同一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也要提供不同的学习软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比较有深度的软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就要让学生从最基础进行练习,提供简单易学的软件。比如,在进行指法练习时,教师可以提供金山打字通、英打练习、趣味指法等软件,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五、学习小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上机操作实践练习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亲自指导每一位学生进行学习,这时,学习小组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指导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3-5人,设立小组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工。教师在分身乏术时,可以让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指导小组内成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提问、讨论,不能解答的再反馈给教师,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相互监督完成,这样,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总之,小学计算机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学习,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