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性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最初的庞然大物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计算机一开始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经过不断的改进,现在的电脑不仅仅能进行计算,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判断、分析、记忆的能力,应用于办公、商业、娱乐、等等。其间也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将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如何在复杂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实践的特点呢?
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小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画图软件中‘反色’”,让学生感知白种人在底片中是什么颜色,黑种人在底片中又是什么颜色,把学生现实的人的照片带到课堂中进行现场论证;还可以让学生再举例子,如人拍X光片。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兴趣。那么,信息技术就要建立在以生活题材为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上学习掌握,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开放性
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涵盖范围广,全世界人的交往会越来越接近。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到2000年,争取全国有10万所中小学、2000万名中小学生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2002年,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3000万名中小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2002年,争取在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这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让学生们在课堂里了解到国家大事、了解当天的信息、能和外界交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信念理想。所以教师在课堂里全面实施信息技术传授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各自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以及各自的能力,进行因材施教。
A、教学目标的开放
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就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可以把自己的某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学生则在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在基础知识多下功夫。
比如:教师在教学“搜索网页内容—美丽的图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如下:
a、图片—风景—闪动(闪动的风景图片);
b、图片—动物—鸟(鸟的图片);
c、图片—植物—花(花的图片);
d、图片—人—孩子(孩子的图片)
……
有的学生比较清晰搜索的步骤,就会比较深入地进行搜索,而有的学生不清晰步骤,就可以进行宏观地搜索,把搜索出来的图片进行筛选出来。这样教学设计知识有比较强的拓宽性,对学生有伸缩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B、教学内容的开放
信息技术的媒介(计算机为主)能提供庞大的教育教学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教学中应当对教学内容开放。
比如:在信息技术课上拼画一幅画(“可爱的小动物”为题),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爱好,浏览网上有关动物的信息资源。一位同学一个方向,浏览不同的内容,能拼画出不同的图片,各有各的味道,防止画出的画千篇一律,雷同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丰富了作画的内容,而且为学生自己增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一举两得。
再如:请学生在课堂中制作一张贺卡,可以把贺卡寄给爸爸、妈妈或者自己的朋友,贺卡的内容可以自己选定,内容表达的方式可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来实现。如用漂亮的图片、精美的艺术字、内心的祝福语,再加上整体构思,设计一张贺卡。不同的学生的设计的贺卡就不同;同个学生寄往不同的人设计的贺卡也就不同。寄往教师的贺卡内容中插入蜡烛,或者用鲜花,大体比较庄重,寄往朋友的贺卡内容中插有鬼脸、笑脸充满着活跃;而寄往爷爷、奶奶的贺卡是一些内心的祝福语……
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放,不同的教学内容造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学生的个性,给今后创造力的发挥留下潜力。
C、教学方法的开放
在一般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实现目标的方法对每位学生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教师设计好第一步是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二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接着是思想品德的教学。而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的开放,先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再进行其他目标的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因材施教的优势。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存有差异,一般课的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培养个体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在信息技术课上能很容易地实现。
三、创新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小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
例1:教学“画图软件中‘椭圆’工具”时,学生能画出各种各样的图画,有的画人物、有的画熊猫、有的画星球、有的画葫芦……
例2:教学“画图软件中‘缩放、翻转、扭曲、拉伸’功能时”,教师质疑:“学习了这些功能,你能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功能?”学生的回答具有出乎寻常的想象,如动画片中有魔术大师进行的形体变大、变小、扭曲;电脑中操作窗口的放大、缩小等,根据学生自己的回答设计一组镜头,进行电脑创作,可以设计。
例3:这个内容的教学中也可以这样设计:给学生一张脸谱,和许多的大小不一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以及可爱的发型,让学生自己设计出一幅肖像图,这样学生设计出来的肖像图五花八门,有的是老爷爷、有的是警察、有的是医生……这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例4:教学“网上查询”的内容,教师根据地方的特色查询有关介绍金华双龙洞的知识内容:
学生就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查询有关金华双龙洞的内容,可以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来介绍;也可以从双龙洞的风景点入手;也可以从双龙洞的形成介绍。不同的学生对网上信息的处理角度的不同,这样保存学生的个性,有不同的见解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这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即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有主见、适应性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让学生在统一技能技巧学习的同时,又给学生一块自由选择的天空。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都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范围。这样的设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结合生活实践,因为学生技能技巧的学习是要回到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学中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进行开放教学,面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施教方法,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能保持学生的个性,又有利今后创造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