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帮助和指导他们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是小学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和使用习惯并坚持下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计算机老师长期培养。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加强教育引导很重要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学老师,在积极宣传学校开设计算机课重要性的同时,要把培养爱护电脑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习惯形成的特点,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正确的开机及关机步骤和重要性,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这样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安全的道理。此外,要禁止随意插拔鼠标、键盘,下课时凳子排整齐再有序地离开等习惯。
二、强化规范操作很必要
计算机实践教学和一般的课程不一样,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程序和规范操作。
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师在课程开始时要不断强化学生规范操作上机。特别是在学生练习操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监督和引导,确保在有限的上机操作时间内,能使更多的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如,教师可以来回地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加以引导,并且加强个别辅导,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教师也可以通过局域电子教室的“监控转播”、“语音对讲”、“遥控辅导”等功能,对学生进行监督、引导、辅导等工作,用以解决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各种问题,提高上机操作的效率,确保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用操作技能。
三、突出表扬鼓励很管用
学生在学习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要积极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求助于教师。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在老师鼓励下获得真知,慢慢养成良好上机习惯,教师要多去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有时电脑因为软件本身或者系统出现的错误或者提示信息的一类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系统安装的杀毒软件提示升级了,或者打开软件时弹出选择窗口,保存文件时提示文件已经存在等等。但如果不注意应对,也会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小的干扰,学生可能会一个劲儿地寻求老师的帮助。其实,教师应该明确地让学生知道:这不是什么大的“错误”,而是电脑很友好地表示,就像平时把鼠标移到图标上会显示出名称来一样,这“错误”是提示你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是如何让操作更简便、更符合自己的要求。出现这类“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屏幕提示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选择。长此以往,学生遇到新问题时,首先就会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尝试自己解决,而不是坐等着寻求他人的帮助。